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龙国没有汉字只有拼音,然后大家通过拼音的方式来书写本地语言,估计谁都糊涂,最终只能演变成不同的文字。
举个例子:如果说龙国没有汉字只有拼音,‘zouhongmo’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萧鹏家乡方言里‘做什么’一词的发音。
如果只采用拼音,最终会不会演变成不同的文字?
没有汉字,龙国也实现不了大一统。
采用表音文字才是欧洲一团散沙的根本原因。
龙国的老祖宗非常重视这一点儿,其实自古以来都有各朝各代的君王都会颁布那时候的‘普通话’——官韵。
那时候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字书’和‘韵书’,‘字书’就是查字写法的字典,比如说《说文解字》、《玉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等;而‘韵书’就是讲发音的,比如说《切韵》、《广韵》、《大宋重修广韵》、《集韵》、《礼部韵略》、《洪武正韵》等等。
为什么古代讲究‘士农工商’读书人排第一?
因为他们懂本朝官韵啊!
龙国古代的时候识字的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少,最关键的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官韵怎么念!
想象一下,古时候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广西老表能去京城当官吗?
再说简单点儿:其实古代能当官的读书人都是‘翻译’!
几乎随着朝代的不同,这些官韵也是差距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唐诗。
唐诗基本上都是‘律诗’,非常讲究音律的。
但是现在人会发现很多唐诗并不押韵。
这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音韵和唐朝的音韵是不同的,如果按照唐朝时期的官韵,那些诗歌肯定是合辙押韵的。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龙国是表音文字的话,现在的文字书写方式和那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发音不同了。
现在拿一套原版《莎士比亚全集》给现在的英语体系的人看,十个里面有六个都是看不懂的。
这是表音文字的最大问题。
而表音文字在某些方面也真的垃圾得很,你让表音文字写出《施氏食狮史》试试?
事实上西方历史学和人类学本来就是站在对立面上的。
因为人类不可能凭空创造表音文字。
这个事情也很好解释:人类首先要先看到一个东西再取名字,先有‘意’再有‘音’,表达‘意’真的简单很多,画下来再演变就是了,而表音则需要先完成一个发音体系。
这也是人类古代文字都是象形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