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悲从中来,李世民重新回过神,握着魏征的手,“郑公,朝堂上有很多青年才俊,他们将吐蕃,西域,突厥三地收入了我大唐的版图,大唐已强大了。”
魏征不住点头,“陛下不该沾沾自喜,该常常自省,为人要时常审视自己的品德,为君更是如此,向来是自傲者多,自省者少,老夫还记得当初张阳说过,思品乃是人一辈子都要上的课。”
“老臣时常在想,人若没了思想与品德,人活着与猪狗何异。”
魏征越说李世民心中越发悲痛。
他继续道:“其实张阳是个好孩子,尽管他的脾性古怪,但他是个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难得的,若将来老夫走了,陛下也可以多听他的劝谏。”
“老夫知道他会抗旨,但他若不抗旨,陛下又会变成何种模样,老臣放心不下,还想要多看两年,多看着陛下。”
李世民连忙道:“朕知晓了,魏公呐,您一定要多活两年。”
贞观十六年匆匆过去,到了贞观十七年的正月,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与衡山公主再一次来看望郑公。
李世民下旨再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嫡子魏叔玉。
但此刻的魏征已昏迷在床。
李世民坐在床边呼唤了好几次,却不见郑公睁眼。
贞观十七年的正月又过了几天,一代名臣魏征过世了。
这个噩耗让整个长安城都寂静了。
满朝文武悲痛。
听闻这个消息,张阳在骊山上久久不语,望着骊山西面的官道,“郑公呐,你到死都不愿意退下来。”
“就是那个时常骂人的郑公吗?”
张清清用望远镜看着远方。
“嗯,他是一个很顽固的老人家,现在过世了。”
张清清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其实女儿见郑公,他很和蔼的。”
张阳错愕一笑,“是呀,他平时都很和蔼,只是在有些时候,他总是能够将皇帝骂醒。”
魏征过世的当日,皇帝望着远去的灵柩痛哭,亲手为他撰写碑文。
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郑公举哀。
晋王李治奉诏前去致祭。
皇帝追封魏征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陪葬昭陵。
但一概赏赐都被魏征的夫人裴氏拒绝了,因魏征向来都是节俭的,所以不想陛下赏赐的太多。
而今年的三月,薛延陀的夷男可汗过世了,他的两个儿子又在薛延陀争抢汗位爆发的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