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告退。”
长孙皇后神色有些不悦。
李世民收回眼神,气馁道:“这孩子该历练。”
孩子来看望,连口茶都没喝,皇后多少还是有些情绪的。
若不是骊山有规矩,弟子不年满二十岁不能出嫁,说不定陛下现在已在安排她们的婚事。
如此也好,可以在宫中多陪一些时日。
长孙皇后低声道:“陛下,郑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该去看望的。”
李世民还在看着骊山的文章,回道:“朕看完这些便去。”
这些书卷很吸引人,都是一些新奇观点,其中很多从未听人说起过,骊山想要建设各地的仓储与运输。
这些都是以往没见过的观念,就像是这卷书上所言,当肥皂与皮布纸张已成了刚需,就可以设立特定的仓储,先将货物运输过去,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稳定物价。
这有点像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感觉,先将货物流转出去,再考虑卖不卖的条件。
而且提前建立仓储的货物都是较为长久储存,长久有需求性的货物比如说肥皂与布匹。
这些天卢照邻一直在魏征家里,每天去了太医署当值之后,就来照看郑公的身体。
见是陛下来了,卢照邻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迈步走入这个院子,问道:“郑公的身体如何了。”
屋内传来几声咳嗽,卢照邻皱眉道:“郑公时常咳嗽,现在还能吐出痰,若是下一次吐不出来,就危险了。”
李世民快步走入屋内,坐在魏征的床边给他抚顺后背与呼吸。
“陛下。”魏征在床榻上坐起身子,“老臣拖累陛下了。”
“郑公万万不要这么说。”李世民扶着他道:“您该去骊山,骊山是个养病的好地方。”
魏征摇头道:“无用的,不过换了地方,有何区别,骊山能治疑难杂症,却治不了生老病死。”
说罢,他指了指放在床榻上的桌案,“这里还有几份奏章,是关于黄河治理的,老臣还要看过才好。”
李世民不忍他拖着病体还要批阅奏章,将桌案推开道:“郑公,你这是何苦?”
魏征又道:“只要老夫不松懈,那么陛下也不会松懈,朝臣也不会松懈。”
李世民站立背过身,不忍去看他。
卢照邻低声道:“陛下,已经安排骊山的大夫来看过,现在郑公的病体已经经不起劳顿,而且也不肯前往骊山。”
李世民颔首叮嘱道:“万万要照顾好郑公。”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