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英魂长眠,佑我大明(第1页)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英魂长眠,佑我大明(第1页)

张居正病了,不是装的,他这个层级装病,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和思考。

他在十月初四的时候告假不再理事,至朱翊钧接见李佑恭的十八日,已经整整十四天没有上朝,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凌云翼和申时行处置。

所有人都在盯着全楚会馆,张居正的敌人,希望元辅一命呜呼;张居正的门下,希望元辅经此大病,能够手软一些,大调查实在是有点过于严酷了;既不是敌人也不是门下的大臣,则希望张居正挺过来,他们讨厌变化,张居正活着对朝局更加有利。

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生病,无论是否痊愈,都代表着张居正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终末期。

到这个岁数,每一次生病都是对生命力的严重透支,本就有些精力不济的张居正,恐怕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事必躬亲了。

大明皇帝朱翊钧并没有去探望,皇帝降阶探望是一种殊荣,朱翊钧去过很多大臣的家中探病,他这次不去的原因也简单,他觉得自己跟个报丧鸟一样,还是等等大医官的奏闻,看看情况再决定何时探望。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会抱有侥幸心理,似乎只要我不去看,情况就不会进一步恶化。

朱翊钧倒是没有手足无措,万历维新进行到今天这个地步,其实张居正离世,也不会再影响维新继续向前了,同样朱翊钧三十岁了,他对国朝内外已经有了极大的掌控,不会因为张居正的突然离世,而手忙脚乱。

只是对这个一心想要再振大明的老先生,朱翊钧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回陛下,元辅偶感风寒,七日前突然加重,高热不断,伴有咳嗽,四日前开始好转,昨日已经可以下床了。”申时行回答了陛下的问话,张居正的病已然没有了大碍。

“那就好,那就好。”朱翊钧松了口气,听到了好消息,心情自然放松了一些,但这次突然重病,也提醒了朱翊钧,张居正已经是个老人了。

“冯保,再遣大医官诊治探望。”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

冯保赶忙俯首说道:“臣遵旨。”

“陛下,臣有本奏。”高启愚见陛下问完了关切问题后,开始了正常廷议流程,呈送奏疏。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万历十三年,织田信长进犯朝鲜,和朝鲜废王李昖暗中勾结,合谋大明?”

李昖已经死了,朝鲜的文武两班,被李舜臣杀了大半,又被凌云翼以李舜臣的名义杀了其余之人。

大明对朝鲜的王化还在继续,这次就是抓到了一个废王李昖的近侍,大明驻军从这名近臣藏身之处,搜到了大量的书信,里面大部分都是李昖和旁人的来往书信。

“回陛下,从书信而言,李昖和织田信长暗中勾结,所以朝鲜才会一月被打到了平壤城下。”高启愚站直了身子,拿出了数封书信,他找出了一封说道:“织田信长对李昖说: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

“李昖回信说:大明大而不强,可缓缓图谋,不可力取之,今日大明未有颓相,借道之事,不必再提。”

“织田信长再回信说:你我两国联手,耗其国力锐气,如此十年,颓势尽显,可取而代之,你我便可共享天下也。”

高启愚将三封书信的原件,呈送到了御前,朱翊钧看过之后,给了廷臣们挨个传阅,每一个廷臣看过之后,都是面色铁青。

“陛下。”戚继光看过书信后出班,面色非常的难看,他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入朝抗倭之战,有三个疑点,是臣凯旋之后,仍然无法想明白的。”

“第一,朝鲜一月溃败如此,釜山至平壤,短短月余沦陷,倭人少马少驴,就是侵略如火,也太快了,那釜山、忠州、汉城、开城,皆为高墙深城,如何沦陷如此之快?太快了,快到异乎寻常。”

“第二,倭寇战前,非毫无征兆,织田信长威逼废王李昖入京都朝见倭皇,连番数次,催逼急切,朝鲜内外,居然毫无准备,亦无死战景象,官军还不如民间义军。”

“第三,李昖数次请援,寇情如火,却一直紧咬着补给之事不放,不肯给大明援军粮草,假意答应,也不肯筹备,大军先锋,六月之粮,迟迟不肯给付。”

这三个疑团,从倭寇入侵朝鲜开始,就显得非常非常的古怪,朝中也多有猜测,但最终大明还是出兵了。

倭寇的入侵,朝鲜就像是完全不设防一样,被人一个月打到了平壤,沿途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恶战,其抵抗意志几乎等同于没有,这非常的古怪。

大明东南倭患持续了二十余年,即便是朝廷没有组织抵抗的时候,倭患肆虐之处,大明军兵民自发的抵抗,都让倭寇损失惨重,多次的袭扰都是无功而返,死战不退,出现在了南衙、浙江、福建、广东各个地方。

但是朝鲜没有。

而且废王李昖,对于粮饷这件事,太过于坚持了,倭寇都把他赶出汉城了,他还跟大明计较粮饷等事,倭寇可是燃眉之急,这粮饷之事,看起来有些过于顾头不顾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