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叹了口气,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清醒的认知,“这人活着,得懂进退,知分寸。知道什么时候该上,更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让。”
“老话讲,恋栈不去,祸不远矣。占着位置又跟不上趟,那不是帮忙,那是拖后腿,是给公司埋雷。”
“小乐,说句实在话,”李叔自嘲地笑了笑,“当年从当年从民生公司办内退,想着找个清闲地方,给哪个小公司代代账,一个月挣个千儿八百的,够抽烟喝酒就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谁想碰上你和成子,眼看着丰禾从一个小作坊,变成现在这规模。我李元这辈子,淌过计划经济的海,游过市场经济的河,能陪着丰禾走这么一程,知足了。”
“企业到了一定时候,就得新陈代谢,这是规律。”
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淡淡的、属于一个时代的落幕感。
李乐静静地听着,手指摩挲着沙发扶手的皮质表面。
会议室外的嘈杂隐约传来,更衬得屋内这一刻的静默有些沉重。
他明白李叔说的是实话,是掏心窝子的实在话,这种基于理性与责任的坦诚,反而让他更加不舍和敬重。
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刚才低沉了些,“叔,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呵呵,你娃明白就好。”
“那。。。。。以您看,咱们公司里头,包括下面各分公司,财务这条线上,有没有您觉得是个人才,能接您的班儿的?”
“接班?”李叔又摸出根烟,用烟屁股对上火,猛嘬了两口,“其实这事儿,我琢磨不是一天两天了。要说,真有个人。”
“谁啊?”
“前阵子景东的事儿,不是从沪海过来个叫姚小蝶的姑娘么?能力是真强,眼光毒,脑子活,财务工具玩得溜熟,心思还细,说话也在点儿上。”
“那,那不行,姚师父是要用到别处的。”李乐回道。
李叔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然后掰着手指头给李乐分析,“那就说说咱们自己人,丰禾财务现在五个主要板块,规划、报告分析、风控、资金管理、税务合规,几个主管各有各的长处,但也都有明显的短板。”
“负责财务规划和预算的苏畅,当打之年,脑子活,对数字敏感,战略眼光不错,能跟上你们折腾的新项目。但毕竟才三十多,压阵的经验还欠缺点儿,有时候镇不住底下那些老油条,性子也急了点,得磨磨。”
“做报告和分析的王婧,心细如发,报表做得那叫一个漂亮,数据挖得深入。但。。。。。太保守,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你让她按规矩办事,她能给你办得滴水不漏;但你让她跳出框框想想新路子,她就有点抓瞎了。”
“风控那边的老赵,经验是没得说,谨慎了一辈子,有他把关,大的纰漏出不了。可问题是太谨慎了,有时候谨慎得。。。。近乎胆小。现在市场变化快,有些机会稍纵即逝,一个念头跟不上,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资金管理的钱梁,人脉广,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玩得转,融资渠道维护得好。但就是有点过于活络了,原则性上我得时不时敲打他一下。而且视野更多集中在传统的资金调度上,对现在流行的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这些,知识结构有点跟不上了。”
“至于税务合规的孙家芮,老黄牛,兢兢业业,政策吃得透,跟税务局打交道是一把好手,能给公司省下不少真金白银。但也就仅限于此了,让她参与更高层面的财务管理决策,就超出她的能力范围了。”
李叔分析完,做了个总结,“这么看下来,苏畅算是最接近的一个。人品可靠,专业扎实,熟悉公司,再历练历练,撑起日常财务运营问题不大,缺的是历练和大局观的进一步锤炼,最好再给他配个强力的副手,比如互补他性格和经验的,或许能行。”
李乐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李叔忽然又想起一个人:“哦,对了,还有个地方上的人选,沪海分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徐卓。沪财硕士毕业,能力强,脑子快,在国外也呆过,对国际财务准则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很熟悉。上次他来总部述职,我跟他聊过几次,感觉很有想法。”
“而且,来了不到一年,就把华东区的财务梳理得井井有条,几个难点项目也处理得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