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田宇一拍大腿,“让搞软件的也来冰城摸摸机床,让搞机械的也去鹏城看看电路板是怎么贴的,互相了解,协作起来更顺畅。”
宋襄补充道:“管理上,各地可以设一个精干的负责人,直接向我汇报。财务、HR、法务这些支持职能还是集中在冰城,通过信息化手段远程支持各地,避免重复建设。各地只需要配置必要的行政和后勤接口人。”
郁葱跟着插话,“而且这种布局,以后咱们甚至可以承接更复杂的系统级项目。比如,冰城出机械结构和驱动,燕京出核心算法和控制系统,鹏城出电子集成和部分软件,沪海负责市场对接和整体方案集成。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是不是以后出差机会暴增?机票钱谁报销?”
“你就惦记那点差旅费!放心,亏不了你。不过这也提醒我了,初期人员流动和差旅成本确实会比较高,得做好预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说个想法,要不,步子先别这么大,可以先把无人机项目挪到鹏城去。。。。。做个试点,中间有什么问题。。。。。”
“我同意,可以先把无人机项目部搬过去,好长时间不见进展,或许换个地方就能有时来运转呢?”
“我刚一直想呢,要不要再加个长安?毕竟,有陆少家的长铁精工在,那边的影像压缩传输技术资源共享。。。。。”
讨论越来越深入,一群伙伴从各自专业和角度出发,分析利弊,提出建议。
从担心文化融合问题,不同地方团队如何保持统一的团队精神,到讨论知识产权归属如何清晰界定,甚至开始琢磨各地优惠政策如何利用。
窗外,燕京的夜色渐深,小区里灯火零星。
而餐桌旁,关于实验室未来的蓝图却在热烈的讨论中似乎也愈发清晰。
而大小姐,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目光却始终落在餐桌旁那群热烈讨论的年轻人身上。
橘色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一张张因专注而格外生动的脸庞。
看着田宇挥舞着胖手强调技术细节,宋襄推着眼镜条分缕析管理框架,郁葱眼神发亮地描绘未来,陆小宁温和却坚定地补充着细节,马闯则时不时冒出一句直击要害的大实话。
而李乐,就像一块磁石的核心,沉稳地坐在那里,听着,引导着,偶尔一针见血地总结或提问,将所有人的思绪不着痕迹地归拢到共同的方向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气息,那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志同道合的赤诚,以及一种近乎天真的、相信能凭借智慧和双手开创未来的热烈信念。
大小姐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李乐总是将这些朋友挂在嘴边,为何愿意投入如此多的心血维系这段情谊。
在这种毫无隔阂的碰撞与托付中,她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却充满生命力的价值。
而能将这样一群才华横溢、个性迥异的人凝聚在一起,或许,这才是李乐身上,最不易察觉却最强大的力量。
正琢磨着,忽然听到李乐站起身,“看来大家基本认同这个大方向。具体怎么拆,分几步走,每个点具体放什么项目、配多少资源、派哪些人,这需要更细致的规划。”
“这就需要咱们宋总管牵头,拿出一套详细的方案来。”
“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虚拟团队管理机制,设定清晰的协同流程和考核目标等等一些细活,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之,我们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今年先推动无人机团队南迁作为试点,积累经验。””
“成!”众人纷纷应和。
“行了,我再去下点饺子?怎么感觉又饿了?”
十分钟之后,餐厅里重新热闹起来,之前的冷静伴随着思考的氛围被热腾腾的饺子蒸汽和互相的取笑插科打诨驱散,仿佛刚才那场关乎未来的讨论,只是相当漫长的友谊和共同奋斗中一次寻常的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