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652章 实验室里的年轻人(第4页)

第1652章 实验室里的年轻人(第4页)

“设备资源怎么配置?难道每个地方都配一套几百万的精密仪器?这预算肯定爆表。如果设备跟着项目走,来回调度运输、安装调试,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问题。”

“尤其,核心技术的保密和协同,原来在一个楼里,签个保密协议,物理隔离就好办,现在天各一方,流程怎么设计?权限怎么划分?这些都是非常现实且棘手的难题。和这些相比,人员安置倒成了最简单的事儿了。”

郁葱看了眼宋襄,又看看李乐,“所以,这就对实验室整体的技术管理和知识共享体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必须建立非常高效的内部协作平台,文档管理、代码版本控制、数据共享,这些都得跟上,而且要有强制性的技术交流制度,比如定期轮岗、项目组交叉评审,不然真容易变成几个孤岛,各玩各的,重复造轮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句话,使得众人都开始陷入沉思。

餐桌上瞬间的安静,让李椽和李笙都放慢了动作,左右瞧着刚刚还大声说话笑闹的这些丑的,好看的叔叔们。

好在,一直安静听着的马闯,开了口,“我倒觉得,技术保密和协同,关键在人,在流程,不完全在地方。”

“不是我说,就实验室现在搞的这些东西,说破天去也就是工业级和预研阶段,还没到那种需要绝对物理隔离的级别。只要权限管得严,流程卡得死,异地也没啥。”

“不就是哪儿合适干啥就搁哪儿干么?多简单的事儿!就像我们院里,有些试验必须在戈壁滩,有些计算必须用超算中心,有些精密加工还得求援兄弟单位。”

“只要权限管得严,流程卡得死,异地也没啥,分开了但目标还是一个啊,为了实验室发展得更好呗。至于协同,现在网络比以前强多了,视频会议、共享文档都能用。是吧,老宋?”

宋襄嗯了声,“马闯这话在理,不能光看眼前的麻烦。分散布局最大的好处是能融入不同的创新生态。”

“鹏城那边电子产业链完整,迭代速度飞快,对无人机这种项目是天然沃土。沪海的资本、信息、国际化程度,对市场开发和转化太重要了。燕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对搞基础算法和前沿探索是宝库。冰城嘛,”他看向田宇,“机械、材料、自动化的硬核根基不能丢,而且还得加强。这叫优势互补,生态位差异化。”

“我。。。。”

“我。。。。。”

郁葱和田胖子同时开口,互相看了眼,笑笑。

“你先说。”

“哦,好,这几年在国外的实验室,我看了,他们早这么干了。MIT的媒体实验室,项目团队遍布全球;贝尔实验室鼎盛时期也在不同地方设有侧重不同的研究中心。胖子,你说。”

田宇摸着下巴,“我想说,冰城这边,是咱们起家的地方,这么多年的积累,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驱动控制、精密加工这些看家本事,必须扎在这儿,还得继续深化。”

宋襄立刻表示赞同,“胖子这话我同意。冰城是根,是基本盘。这边的优势在于扎实的制造基础和与工大的深度绑定。拆分不是搬家,是扩编,是优化布局。”

“冰城这边要定位成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测试中心。新设的点,更像是触角,去吸收不同领域的养分,反馈回来,进行反哺。”

李乐听着,不时点头,这时开口道,“大家说的都在点上。好处、难处,都摆出来了。”

“胖子、老宋强调冰城的重要性,没错,那是咱们的压舱石,绝对不能丢,反而要投入资源做强,成为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的堡垒。大葱和小陆说的地域优势和技术协同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精细规划的地方。”

“我的想法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基于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格局,做一次主动的战略布局。”

“冰城聚焦硬实力,精密机械、驱动控制、特种材料。鹏城聚焦快反应,无人机系统集成、智能硬件开发、供应链管理。燕京聚焦智能力,算法、软件系统开发、服务、战略合作与高端人才招募。沪海,可以作为一个未来的点,侧重市场拓展、资本运作和国际合作。”

说着,他看向陆小宁,“小宁,你从软件和系统集成的角度想想,这种跨地域的研发协同,技术上有什么好办法能减小损耗?”

陆小宁思考了一下,缓缓道,“可以搭建一个统一的协同开发平台和知识库,所有技术文档、代码、设计图都上传共享,权限严格管理。”

“建立定期的视频技术研讨会制度,比如每周固定时间,各团队汇报进度、讨论难题。关键项目可以组建虚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地方,但通过平台紧密协作。”

“另外,核心技术人员定期轮岗交流也很重要,既能传递知识,也能增强凝聚力。”

“对!”田宇一拍大腿,“让搞软件的也来冰城摸摸机床,让搞机械的也去鹏城看看电路板是怎么贴的,互相了解,协作起来更顺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