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639章 寻龙分金看缠山(第4页)

第1639章 寻龙分金看缠山(第4页)

“但他们更多是经验性的,甚至有很多迷信成分。真正系统性的堪舆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他们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只用了其中一些简单的口角、歌谣。比如秦埋岭,汉埋坡之类。”

学生似乎不死心,“那,什么分金定穴,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这种,真的能精确找到墓室棺椁的位置吗?”

荆明闻言,哭笑不得,“分金定穴这个词,更多是后世小说,尤其是一些民间传说和现代盗墓题材作品渲染出来的,听起来很玄乎,但实际考古发掘和古代堪舆文献里,极少见到这么精确的说法。”

“堪舆理论主要用于宏观的选址,确定大致的墓葬区域或陵园范围。具体墓坑的挖掘、墓道的走向、墓室的建造,依据的是当时的礼制、工程技术和具体地形。”

“至于精确找到棺椁?除非有明确的封土、墓碑或者被盗掘后留下的痕迹,否则即便知道大致区域,在没有现代勘探技术的情况下,仅凭罗盘和肉眼观察地表,想精准定位深埋地下的墓室,难度极大,多半靠运气、内幕消息、或者。。。。大规模乱挖。”

“你们可以看秦公一号大墓的247个盗洞,用的就是枚举法,反正往下戳,戳漏了就说明有货。这些词儿,当个文学作品看就成,谁要说民间有高人,那你就说,对对对,您说得对!”

听到这话,李乐顿时来了兴趣,想起那本小说里的剧情,在后头喊了声,“荆老师,《地理新书》里提到的五音利姓说,把人的姓氏按官、商、角、徵、羽五音分类,再匹配不同方位的墓地,这个在实际考古中发现得多吗?”

荆明一扭头,给了李乐一个你丫添什么乱的眼神,但还是回道,“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念,反映了古人将音律、姓氏信仰与地理空间相附会的复杂思想。”

“但在实际考古发掘中,很难直接验证某一处墓葬选址纯粹是因为五音利姓。因为影响选址的因素太多了,家族传统、可用土地、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当时流行的堪舆流派等等。”

“它可能是众多参考因素之一,但恐怕很难说是决定性因素。更多见于文献记载和理论探讨,属于风水理论中比较玄学化的一部分。我这么说,你能明白?”

“明白了,荆老师!!那我还有个。。。。。”

“丫闭嘴!”

“哦。”

之后几个学生的问题,从“明堂”的作用问到“水口”的讲究,荆明都耐心地引据,并结合已知的考古发现实例,给了解答。

讲得深入浅出,既不失学术严谨,又能让这些非专攻此方向的学生们听懂大概。

终于,问题问得差不多了,学生们心满意足地收拾笔记,向荆明道谢后陆续离开。

荆明长舒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梗子,看了眼坐在光里吸收热量的李乐,“南高丽见你老丈人回来了?”

“昂!”李乐拉着凳子,坐到荆明对面,指了指门口,“怎么,你这几个学生,这不临阵磨枪准备考试,是寒假打算组队去邙山还是终南山实践一下,当摸金校尉?”

荆明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他们是文博和考古专业的研一学生,最近迷上天涯论坛上那个连载的什么盗墓小说了,满脑子奇思妙想,一个个对什么机关术、风水秘术好奇得不行。”

“要写篇探讨历史上真实堪舆术与古代墓葬选址关系的论文,找我来给他们理清一下基本概念,省的被小说带沟里去,开篇就是黑驴蹄子黑狗血。”

李乐哈哈小道,“要我说,荆师兄,你也别光给学生讲。就你这学问,直接动笔,写个小说,就写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四大门派,各有绝技,下墓倒斗,跟粽子大战三百回合,中间再穿插点爱恨情仇、家国情怀什么的,保准火!”

荆明一边收拾着桌上的图纸资料,一边嗤之以鼻,“快得了吧!还门派?自古至今,干盗墓这勾当的,哪个不是偷偷摸摸、见不得光?拉帮结派是有,但搞出什么响亮名号、传承有序的门派?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从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开始,这名字听着威风,干的不还是官方组织的盗墓筹饷的缺德事?真正的盗墓贼,大多是零散作案,或者三五同乡临时勾结,得手后就散伙,哪来的什么千年传承、规矩森严的江湖门派?真论门派就是用多少炸药和多大的铲子。”

“还爱恨情仇、家国情怀?盗墓贼有个屁的家国情怀!他们眼里只有明器金玉,挖坟掘墓,挫骨扬灰,坏人道果,断人地脉,多少珍贵的历史信息就毁在他们手里?”

“为了一己私利,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也就现在法律健全了,搁古代,抓住就是斩立决甚至凌迟!有些小说为了情节好看,硬给加上些有的没的,美其名曰寻找失落的宝藏、揭开历史谜团,本质上还是违法勾当。”

“小说为了好看瞎编,咱们自己心里得有点数。”

李乐被怼了一通,也不恼,反而笑嘻嘻地点头,“得,您这正气凛然,是我觉悟低了。不过说真的,荆师兄,那批竹简遗书的事儿,你这边和郑生说好了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