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638章 姥爷是修真的(第4页)

第1638章 姥爷是修真的(第4页)

曾昭仪却摇摇头,“傻了吧唧的,路径是别人的,路还得自己一步一脚印去走。”

“曾家有祖言,治学之道,如熬肉,须先猛火煮沸,再以慢火温养。读书做学问,初始阶段,非下大力气、集中精神,广博涉猎,不能得其门径,此乃猛火煮,及至入门,则需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细嚼慢咽,温故知新,此乃慢火温。你如今也读了这么许多书,猛火之功,下过几分?”

李乐赧然,笑笑,“时常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确实欠缺。”

“这便是了。”曾昭仪道,“又譬如掘井。与其东掘一锹,西刨一铲,浅尝辄止,不如认准一处,深掘不止,学问贵专贵精,最忌驳杂不纯。”

“你选择社会学,又涉猎经济、人类,跨度不小,更需警惕掘井多而不及泉之弊。须知学问之道,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非专不能深。这博、通、精、专、深,层层递进,需梳理清楚,有所侧重,方能自成一家。”

李乐听着,心中默念“博、通、精、专、深”这五字,觉得像是一把钥匙,能解开许多学术路上的迷障。

这时,一位穿着蓝布棉袄的老头,背着箩筐经过,笑着用本地话和曾昭仪打了声招呼,曾昭仪也笑着回了几句。

等老头走远,曾昭仪站起身,示意继续向前,穿过一条小巷,两人已漫步至镇外缘,一段残存的古纤道旁,野草枯黄,远望可见平畴田野,萧索中蕴着来年春日的生机。

几只麻雀在田埂上跳跃觅食,见人来,扑棱棱飞起,落在不远处的草垛上。

爷孙俩立在埂边,看了好一会儿,曾昭仪一拍李乐,“读书人,无非两事,一者进德,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

“一者修业,操习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立并能谋食于世。科名官职,是谋食之阶,但需自问所学所业,是否足以无愧于心。谋食之得不得,或由天,或由人;但学业之精不精,却全由自己作主。”

“小乐,你既选了这条路,有几句话需记住。”

“姥爷,您说。”李乐心头一凛。

“治学一途,贵在坚持,最忌半途而废,见异思迁。切忌半途而废。学问如山,攀登不易,最忌一曝十寒,见异思迁。学问之路寂寞的时候多,热闹的时候少。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冷清,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不仅是毅力,更是心性之磨炼。”

“要忌哗众取宠,追逐热点,人云亦云,失了自家判断。更忌失了读书人的风骨与廉耻,什么杜工部信耶稣,穷人更爱吃辣,为虚名浮利而违心论证,曲学阿世。文品如人品,心术不正,学问必然走偏。”

面对李乐,曾昭仪语气低沉,“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极难。无论是田野调查,还是文献考据,数据分析,理论推演,都须恪守此道。不隐瞒、不歪曲、不臆断、不逢迎。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如此,学问方能立得住,传得下,对得起前人,也无愧于后学。失了这一点,一切皆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经不起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李乐肃然点头,将这些话记在心里。

他知道,这不仅是学问的教诲,更是为人处世的箴言。

此时,阳光渐斜,将两人的影子在古纤道上拉长,天边泛起淡淡的橘红色,映着远处的村落和田野,显得宁静而祥和。

曾昭仪笑着捏了捏李乐的手心,“学问要做,日子也要过。治学与做人,终究是一回事。你我共勉吧。走,看我大曾孙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