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 第2305章 重树ABC的三观(六)(第1页)

第2305章 重树ABC的三观(六)(第1页)

华夏和C国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而且华夏这边一直拎不清,或者像谭润峰同志、安如山同志他们看得很清楚,但是迫于外交工作的需要,还是不得不拉拢C国。

而C国很精明地抓住这一点,一直对华夏提出各种援助要求。

C国战争爆发后,华夏军队参战,都是自己带着粮食和弹药去的,根本没有让C国承担,但是C国并不领情,他们认为这是华夏应该付出的,应该还给他们的。

1950-1953年,华夏出兵135万,消耗物资560余万吨,军费支出达62亿元人民币。

这些支出没有让C国承担,还为C国无偿提供粮食6000余吨、毛毯11万条、棉花40万斤、布料3。5万匹及200亿人民币现金等。

1953年停战后,华夏继续向C国提供大规模无偿援助,包括资金、粮食(年均约20万吨)、棉花、煤炭等?。

1954-1957年,华夏承担了C国战争期间的全部债务,并额外提供8亿元人民币援助?。

对于一个人口仅850万人的国家来说,这些援助已经不是一笔小数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个国家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了。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有这么一个冤大头,谁愿意放弃啊?

搞笑的是,1954年起,华夏在接受S国支援的情况下,竟然还通过成套项目援助修复战争期间被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并援建基础工业,帮助重建其首都、兴南等城市,援建了纺织厂、水泥厂、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很多资金、设备根本就是从S国刚运入华夏,还没有落地,就已经被转运到C国,还派遣专家团队协助C国建立工业体系,尤其在机械、化工、轻工业领域。

合着华夏就是一个转运使,还是一个冤大头。

华夏和C国在1961年签订了同·盟条约,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华夏为C国提供的援助更多了,除了粮食、工业设备、人才培养,还加上了很多武器装备。

反正只要C国需要的,缺乏的,华夏都提供。

首先是粮食。

就算在三年困难时期的极端情况下,华夏仍将C国的粮食需求援助置于优先地位。

1960年,华夏因为自然灾害严重,自身粮食短缺,但仍向C国无偿援助23万吨粮食,占当年华夏粮食出口总量的40%。

1961-1963年,华夏继续提供粮食援助,甚至承担C国粮食运输费用。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63年C国提出以3万吨滞销大米换取华夏6万吨小麦,当时华夏才刚从三年灾害中缓过来,国内粮食不足,需要从国际市场高价采购小麦并亏损16万英镑外汇,仍同意了这一要求,并主动承担了C国大米的运费。

其次是生产方面。

1958年8月,C国政府派出的代表团抵达京城,随后向华夏提出了包括工业设备供应及长期贸易合作协议在内的多项援助请求。

当时,C国方面提出了一项援建请求,期望华夏协助建设三个年产量达到一万锭的绢织工厂,一个年产量为一百万套的轴承工厂,以及一个年产量介于1。5万吨至3万吨之间的制糖工厂,还有一个年产量达到十万吨的面粉工厂。

同时,还要求华夏提供包括6套日产30吨的造纸生产线、4套锅炉及发电设施、29套冶金专用设备、97套选矿装备、20台大型机床、50台针织机械、7台机车以及100台磨砂车等一系列设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