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改良已经完成,虽还不是真正的无烟火药,但用来给火炮使已是初步合格了。
如今有了烧杯,有了提纯硝石的经验,又有棉花,姜远觉得自己已经有把握制出硝化棉。
因为提取低浓硫酸的工艺并不复杂,用绿矾就可以。
而这个化学知识,姜远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学过了。
姜远仔细想了想后,最终还是决定先将制硝化棉之事搁置。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硝化棉是与无烟火药相配使用的,也就是说要使上硝化棉就得弄出雷酸汞底火。
而那底火是装在弹壳上的,制作弹壳需要用铜。
这就不现实了,铜在大周是货币,如果用铜来大量制弹壳,目前绝无可能。
打仗本就是撒钱的事,如果再这么搞,那就成了在撒钱之上再撒钱了。
当然,其实用钢也能制弹壳,但大周的工业刚起步,要加工出钢弹壳,那还不如写封信让对面敌人投降来得容易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硝化棉好制,但要想将子弹装进弹匣,并打出去,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工业发展,这东西想都不要想。
硝化棉可以先搁置,但现在有了更好的火药,那火药枪却是可以改一改了。
现有火枪是前装火药,从装药装弹丸到发射,所需时间极长。
虽然姜远弄出了定装药包,将装药时间缩短了,但那也是相对而言。
要想再快一点,就得将火枪前装药,改成后膛装药。
姜远回到书房,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后膛装药的火枪图纸画了出来。
其实这东西的改动不大,只在原有火枪的设计上,在后膛处开了口,加了个栓式仓盖与手柄。
拉动手柄后膛仓门打开,推动手柄便合上,依旧用燧石发火。
就是这样一个小改动,配同定装药包使用,火枪的发射频率,至少提高一倍是没有问题的。
姜远将改进的火枪设计图,与改良后的火药配方装进信封,再上了火漆后,还在上面粘了根鸡毛。
而后让文益收去杜家将许永茂找来,将这鸡毛信递了过去,咧了嘴吩咐:
“麻烦您老进一趟宫,将这信给陛下。”
许永茂在鹤留湾住的久了,膝下又有两个孙子,每天啥事儿不干。
要么逗孙子,要么与杜恒祥切磋武艺,晚上整点小酒,小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坦。
原本干干巴巴的身子骨,已经养得红光满面了。
许永茂见得姜远使唤他,白眼一翻:
“你咋不自个去,我已告老了,我连燕安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