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埔江上,各国军舰增加了巡逻频率。
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奥古斯塔号停泊在浦东对面,水兵们严密监视着岸上的动静。
日本海军舰艇则更加嚣张,不时有炮舰驶近租界沿岸,引发外交抗议。
。。。。。。。。。。
消息传来,四行仓库谢晋元的“八百壮士”已奉命安全撤退。
李维舟和士兵们默默听着传令兵的报告,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打得漂亮。”胡大山打破沉默:“四百多人挡住日军四天四夜,干掉两百多小鬼子。”
李维舟望向西边方向,知道象征性的抵抗已经结束,现在每一支仍在战斗的中国部队都面临着被完全包围的危险。
日军凭借绝对火力优势发起了猛烈进攻。
“团长战死了!”
“三营全军覆没!”
“鬼子从左翼包过来了!”
坏消息不断传来,李维舟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个倒下,胡大山腹部中弹,仍然坚持射击直到昏迷。
战争阴云下的上海市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虹口,闸北等战区,居民早已逃离一空,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来不及带走的家当。
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却急剧膨胀。
原本容纳100多万人的租界,如今挤进了近400万人。
房租飞涨,一套普通的公寓月租翻了三倍,仍然一房难求。
街道上随处可见难民搭建的简易棚户,卫生条件恶劣,传染病开始蔓延,租界当局不得不设立临时医院和检疫站。
粮食供应成为最大问题。
虽然租界当局采取了配给制,但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黑市交易猖獗,米价居高不下。
普通市民不得不排队数小时购买限量供应的粮食。
租界里外国人的生活同样受到影响。
虽然他们的处境比中国市民好得多,但战争仍然打乱了正常生活。
许多外企工厂停产,商店关门,侨民们组织起自卫队,配合巡捕在租界内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