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曹嵩身死,张阁老自然没忘,让他一身返现,自己的确没有这个胆子。
一时间,也只能将责任甩到了自己着一脉的人身上。
工部尚书王志远,可是张阁老的门生,真要论关系,甚至比曹嵩还近一些。
皇帝想了想,点头同意。
王尚书是他的心腹,办事靠谱。
“那就这么定了。”皇帝拍板道:“传旨,命工部尚书王志远为钦差大臣,前往镇北关主持和谈事宜。”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称赞。
张阁老见时机成熟,又补充道:“陛下,既然要和谈,那边军的规模是不是也该适当调整一下?毕竟,兵多了容易生事,兵少了显得我朝诚意十足。”
皇帝眼睛一亮,这个建议正中他的下怀。
“张阁老考虑周全。”皇帝满意地点头:“既然要和谈,那镇北军的规模确实该缩减一些。传旨让齐振裁军三成,李琼部更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过五万人。”
“陛下英明!”张阁老心中暗喜,表面上却装作忧虑的样子:“只是臣担心那个李琼会有异议。此人向来桀骜不驯,恐怕不会轻易交出兵权。”
“他敢!”皇帝冷哼一声:“朕是天子,他不过是个臣子。朕让他交兵权他就得交,敢有半句怨言,朕就治他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陛下说得对。”张阁老连忙附和,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进一步削弱李琼的实力。
这时,另一名大学士突然开口:“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既然要裁军,那军饷也可以相应减少。这样一来,既能减轻国库负担,又能让边将们明白,朝廷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好主意!”皇帝拍手叫好:“就这么办,传旨,边军军饷削减两成,省下的银子,充实国库。”
众大臣面面相觑,都觉得皇帝这个决定有些过了。但看到张阁老没有反对的意思,也就都闭了嘴。
“陛下,还有一事。”张阁老又道:“既然蛮夷请和,那李琼之前的那些战功,是不是也该重新评估一下?毕竟,如果没有战争何来战功?”
这话说得很隐晦,但皇帝立刻就听出了弦外之音。
张阁老这是在暗示,李琼的战功有水分,甚至可能是故意挑起战争来邀功请赏。
“张阁老提醒得对。”皇帝沉吟道:“朕确实该好好查一查,这些年北境的战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如果蛮夷真的那么容易对付,为什么这些年一直打个不停?
说不定就是李琼故意拖延,想要在北境称王称霸。
“传旨,让王志远到了镇北关后,顺便调查一下李琼的所作所为。如有不当之处,严肃处理!”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称赞。
张阁老心中大喜,这下李琼算是彻底完蛋了。
一个失去了兵权,还要被调查的将军,还能翻出什么浪花?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皇帝心情大好,难得地询问众人意见。
“陛下,臣以为,这次和谈成功后,应该大肆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圣德。”一名大学士拍马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