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
不出意料,整个县学的生员们,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差距。
十九种官方教科书,先生信手拈来,随便一句,就能口述八股文。
还讲解了截搭题,以及怎么应付截搭题。
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教谕、训导都成了学生。
此外,策论、律例、律赋、五言八韵诗,都能讲出关窍,让大家耳目一新,恍然大悟。
原来……还能这样。
先生心想,我表现出这么厉害,小弟子还不主动上门。
就算他不上门,他的大舅哥也在呢,肯定会催的。
事实,确实如此。
放学后,傅藻赶紧写了一封信,交给仆人:“告诉我妹夫,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他必须马上回来。”
仆人提醒道:“少爷,姑爷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未必肯听。”
“对,写信给我爹,让他也出面。”傅藻又提起笔来,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要不给小姐也写一封?”仆人问。
“没用。”傅藻边往信封里装信,边说道:“妹夫肯定听她的,但妹妹肯定不会劝。”
“……”
傅藻哭笑不得:“我听我那妹夫说,要写一本《育儿宝典》,第一篇是孕妇情绪篇。”
“不管一切俗事,听唱戏、听蝉鸣……”
仆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了!”傅藻把两封信封上,“务必送到!”
另一边。
李参和两个训导一合计,觉得请元好先生来县学讲学有希望,至少值得一试。
一个训导道:“请自然是要请,关键是钱的方面。”
“太俗气了吧。”李参皱眉。
“人家自是不在乎,可咱们不能不给。”那训导道。
另一个训导点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