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投机取巧了!!
太恶心了!!!
京都府衙的巡检,关你一个远在滑州的都水监借调学生屁事??
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图名图利!!
看到滑州不行了,水事上立不了功,得不了好处了,就立刻掉回头去,在其他地方找办法出一头地!
偏偏还给他出到了,图到了!
文章写得是好,但根本不至于到传遍京城,人人称赞的地步。
其中文笔也不华丽、结构也不惊艳,甚至为了讨三姑六公的喜,刻意改换了许多行文表述,使得文章整体的文字水准下降了不少。
这样的东西,甚至更好的东西,他蔡秀也写得出来!
但他就是没有像韩砺那样多关系、背景,能第一时间得知案情进展,抓到这个节骨眼,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谁人不知道数月以来,京中从上到下,个个关注那上元妇孺走失案,这样巧妙的选材、选题,天然就会抓人眼球,更何况还有后头陈夫子并其一干徒子徒孙推动,不出名才怪!
这样的题材,换谁来写,都能引发震动!
他若留在京中,得知案情水落石出,晓得韩砺写这样文章,必定即时就能做出反应,跟风而上。
而今太晚了。
蔡秀气得肝疼。
此时同一间屋子里都是官宦子弟,都在谈论韩砺文章。
有人夸,有人赞,有人酸溜溜,有人恼火——家里来信,叫后生辈好好向学,不图能做韩正言写出这样文章,也当要抓住机会,好生在六塔河做出一番事情来——此人少不得骂骂咧咧。
耳闻众人开口韩砺,闭口韩正言,蔡秀实在听不下去,随手抓了几份河道上送来的报送,快步出了门,预备去找上官汇报。
但刚走到窗户处,尚未到得门边,他就听到里头说话。
木窗糊纸,窗户甚至还半开着,根本遮不住声音。
“方才吕勾当说的文章,究竟怎么回事?”
“你没收到信么?因那上元节被拐案破了,京中新出了一篇文章,写一个破案的巡检,唤作辛奉……”
“他自破他的案,同吕官人何干?”
“你一看便知。”
听得话音不对,蔡秀一下子就站定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