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风流俏佳人 > 第785章 江湖再见(第2页)

第785章 江湖再见(第2页)

自他魂灵易体,对这位曾当众予他难堪、言明死亦不嫁的谢家贵女,实无半分旧情牵念。

然则,谢令君孤身一人,凭着一股子不要命的执拗,万里奔波,深入这异国战乱之地,更在海上、在敌阵中救下数名麟嘉卫兄弟的性命,这份胆气与情义,又令他无法再如从前那般冷面相对。

此刻见谢令君明显是精心拾掇过才来寻他,那月白衣衫衬着如瀑青丝,在晴光下竟有惊心动魄的洁净之美,杨炯心头微动,唇边不自觉地漾开一丝笑意,脱口道:

“今日是什么黄道吉日?竟打扮得这般漂亮?”那“漂亮”二字,说得有些生涩,却是真心。

谢令君正踏上最后一级石阶,闻言脚步几不可察地一顿,面上掠过一丝极淡的红晕,旋即被她眼中浮起的薄怒与一丝羞恼压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飞了杨炯一个白眼,那眼波流转间,依稀可见当年那个骄傲少女的影子,只是少了刻薄,多了几分被岁月磨砺过的风霜与复杂。

“油嘴滑舌!”谢令君口中嗔着,手臂却已扬起,一坛酒带着风声稳稳当当地朝杨炯掷去。

杨炯抬手轻松接住沉甸甸的酒坛。谢令君自己则提着另一坛,步履从容地走上这空旷的观星台顶,竟不言语,径直走到杨炯身侧,拂了拂台沿微尘,便与他并肩坐下。

两人之间隔着半尺之距,不远不近。她并未看向杨炯,目光投向西方天际,越过平安京重重叠叠的屋脊,越过茫茫大海,仿佛能穿透时空,望见那魂牵梦萦的长安故都。

谢令君拍开自己手中酒坛的泥封,一股清冽中带着醇厚的酒香立时弥漫开来,似是极熟悉的中原味道。

杨炯亦默默拍开坛封,两人谁也没有提议碰杯,只是各自提起酒坛,仰头便饮。辛辣的酒液滚入喉中,灼烧感一路蔓延至胸腹。

夏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和远方海水的微咸,轻轻拂过观星台,卷起谢令君垂落鬓边的几缕青丝,也拂动了两人沉默的心绪。

台上唯有风声,酒液入喉的轻微吞咽声,以及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过往,在两人之间悄然流淌。阳光将他们并肩的影子投在光滑的台面上,挨得那样近,却又泾渭分明。

这沉寂如深海气氛,压得杨炯心头有些发闷。他终是耐不住,侧过脸,目光落在谢令君沉静的侧颜上,寻了个最寻常不过的话头打破沉默:“听说受了不少伤?”

话一出口,便觉不妥,太过刻意,倒显出几分生硬的关切。

谢令君并未立刻回答。她依旧望着西方,喉间又咽下一口酒,方才缓缓转过脸来。她的眼神清亮,直直看进杨炯眼底,唇边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带着点揶揄的笑意,全然避开了他笨拙的关怀,反而问道:

“怎么,如今倒不躲着我了?”语气轻松,如同谈论天气,可那目光深处,却有一丝小心翼翼的探寻。

杨炯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心头那点因她万里而来的感佩和因旧怨而生的疏离搅在一起,没好气地顶了回去:“我何曾躲你?这倭国天大地大,我躲你作甚?倒显得我是小肚鸡肠之人了!”

谢令君闻言,并未着恼,只是凝视着他,那目光似要穿透他此刻的皮囊,看进他灵魂深处,去印证那翻天覆地的变化。

良久,她才轻轻吁出一口气,如同卸下心头重担,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轻叹:“看来,李嵬名的事,真让你长进了许多。”

这话语,七分慨叹,三分不易察觉的怅惘。

“彼此彼此,”杨炯提起酒坛又灌了一口,辛辣之气直冲顶门,也冲淡了些许尴尬,“你不也一样?当初陈郡谢氏捧在手心的凤凰,如今也能提刀杀人,海上搏命了。”

这话半是调侃,半是实话。

“呵,”谢令君轻笑一声,那笑声在空旷的台上显得格外清脆,也带着几分自嘲,“凤凰?不过是只落了毛、差点淹死的山鸡罢了。”

她晃了晃手中的酒坛,斜睨着杨炯,眼波流转间,竟有几分旧时捉弄他的狡黠神采,“倒是你,当年长安城里出了名的浪荡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灭国擒王、威震四海的镇南侯,左拥右抱,齐人之福呀!啧啧,当年姑母揪着你耳朵骂你不成器时,恐怕也没想到你会有今日呢!”

谢令君提起旧事,语气轻松,如同在说旁人的笑话,将那些曾如尖刀般刺伤彼此的过往,裹上一层戏谑的糖衣。

杨炯也笑了,那笑容里没有介怀,只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浪荡子是真,不成器也是真。至于齐人之福……如你所见,这‘福’字背后,是千钧重担,是焦头烂额。若早知今日,当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