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在煎熬的等待中,显得无比漫长。
百姓们依旧静静地跪着,他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高台之上那个单薄的身影,充满了孺慕与期盼。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宫门之内传来。
御膳房总管李进忠,带着几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出来。
他顾不上擦拭满头的热汗,也顾不上那身早已被灶火熏得灰扑扑的官服,噗通一声就跪在了皇帝赵汝安的面前。
“陛……陛下!成了!第一锅……第一锅粥,熬好了!”
“好!”
赵汝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笑意。
他对着身旁早已等候多时的禁军统领一挥手。
“传朕旨意!搭棚!开膳!”
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数百名禁军士卒,如同潮水般从宫门两侧涌出。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没有半分拖沓,将早已备好的木板、立柱、油布,飞快地在广场之上搭建起来。
转眼之间,数十座简易却又干净整洁的粥棚,便拔地而起。
紧接着,一队队的小太监,两人一组,抬着一个个巨大的、还在冒着滚滚热气的木桶,从宫门内鱼贯而出。
那浓郁的、纯粹的米粥香气,混杂着初春午后清冷的空气,瞬间飘散开来,钻入了每一个饥肠辘辘的百姓鼻中。
“咕嘟……”
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吞咽口水的声音。
那香味,对他们而言,是天底下最极致的诱惑。
“都别急!都别急!人人有份!”
几个嗓门大的太监,扯着嗓子,开始维持秩序。
就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之中,一个原本站在余瑾身后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消失。
当他再次出现时,身后,竟也跟着一支长长的车队。
王安石依旧穿着那身寻常的布衣,他亲自赶着第一辆牛车,车上,同样是几个巨大的木桶。他来到广场边缘,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指挥着身后那数十辆牛车上的伙计,将一桶桶同样热气腾腾的米粥,抬了下来,汇入了御膳房的队伍之中。
这些,是革新司仅剩的存粮。
……
就在广场上的第一碗粥,即将被盛出之时。
又一支车队,从远处,缓缓驶来。
这支车队,没有打任何旗号,但那拉车的,却是几匹神骏非凡的西域宝马,车身更是由上好的金丝楠木打造,一看便知,绝非寻常人家。
车队停稳,一名身着儒士长衫的老管家,从车上走了下来。他径直走到正在指挥禁军的梁宇面前,躬身一揖。
“梁总管。”
“是皇甫府上的?”梁宇认得此人。
“正是。”老管家直起身,指了指身后那十几辆马车,“我家尚书令大人,听闻陛下要与民同食,心中甚是感佩。只是,光有米粥,未免太过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