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730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1页)

第730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1页)

汤若望在大明已经呆了很多年了,在制造总局待了也有一年。

但汤若望觉得,在制造总局待的这一年,所了解到的东西,远胜于此前的那许多年。

在汤若望的心目中,制造总局实在是科研者的圣地,这里聚集了全大明最顶尖的各门类人才。

在他遥远的故乡,可能唯有各大王国的少数几个首都,有类似的研究场所,但规模却压根不能跟大明的制造总局比。

但这一年中,唯独有一点让他十分疑惑,那便是宋应星、毕懋康等几位阁下,似乎并不希望他去制造总局的各式工坊调研。

大部分工坊和研究场所,都有大明近卫军的军人轮值看守,即使他是制造总局的客座高级匠师,也不允许进去。

不过也仅仅是疑惑而已,他从遥远的科隆来到这里,首要目的并不是做科研。

而且宋应星等几位阁下,乃至这位年轻的王和大明朝廷对他都很礼遇,不仅给他官职,还给许多的薪俸和赏金。

一年时间,他通过帮助制造总局改良火炮,单是从朝廷获取的赏金就已经超过一万两。

甚至这位年轻的王爷,还专门请朝廷为他在京城西郊特批了一块土地,用来为主建造一座教堂。

朝廷的工部只收取了成本费用,他只花费一万多两银子,便建造好了这座教堂。

虽然银子花光了,但自此他便觉得有了家,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定然能将主的福音撒播在这片土地上。

宋应星等几位阁下不喜欢他去调研大明的科研项目,那么他便不去。

可是如今宋应星阁下拿出来的土豆,和他所声称的农作物改良方法,却让汤若望心动不已。

他认为这与那些科研项目不一样,提高土豆的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他的那套农作物改良方法,如果传回他的故乡,也定然对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有帮助。

这对他家乡的百姓而言,是福音,是主的恩赐,他想争取一下。

虽然他即使没有得到允许,仍旧可以以写信的方式,托人将这方法传回欧罗巴,但汤若望还是坚持得到允许。

他在大明生活这么多年,知道中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

汤若望很喜欢大明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传承千年的古代谚语,诸如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

他不能在不经过主人同意的情况下,盗窃独属于大明的东西,那是不道德的。

毕懋康闻听此言,心里便暗自摇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