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715章 这是最好的时代(第1页)

第715章 这是最好的时代(第1页)

“五年计划?”崇祯皇帝微微蹙眉嘀咕了一句。

“对,陛下倘若真的想让大明更快更稳,制定可靠的计划是必须的。

这些计划将分作长期和短期,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大明的现状,计划一旦制定后,大明各衙门都要紧密配合,以完成既定目标。”

张世康大致解释道。

这个名词不难理解,崇祯皇帝只是觉得有点怪而已。

实际上朝廷每年也都有规划,比如今年要修多少水渠?要修缮哪些宫殿?大致的工期是多少,花费又是多少。

每年的财政会议也会对本年度的执行情况做总结,并制定下一年的财政开支计划。

可这样的常规计划,跟张世康所言的五年计划,却有本质的不同。

朝廷的年度规划,基本上围绕一些小目标进行,而五年计划是从宏观层面来做规划,比如攻克某一项技术难题、粮食产量提高多少多少。

作为现代人,张世康很清楚计划的重要性,立足于大明的现状,如果能给朝廷指明未来确切的方向,张世康相信古人的智慧,也从不怀疑他们的勤劳。

听了张世康的解释,崇祯皇帝感觉自己明白了一点,但是不多。

“无忌呀,这个五年计划,花银子多不多?”崇祯皇帝尝试着问道。

这两年朝廷的国库虽然充盈,但花银子也是如流水,甚至一度让崇祯皇帝有心惊胆战的感觉。

就今年而言,只挖渠这一项的支出,就超过了三千万两,算上去岁挖渠的消耗。

两年时间,仅仅挖沟就花费了七千多万两白银。

七千多万两呀!莫说文武百官,崇祯皇帝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除了挖渠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改制支出,以及制造总局的研发支出,天津卫大沽炮台、军港、民港、船厂等等。

虽然今年的财政会议还没开,但崇祯皇帝知道,今岁的支出肯定也不会低于五千万两。

前几日崇祯皇帝还专门问了国库余银,户部尚书海中期言,国库尚余存银为七千多万两,若算是剩下的那些珠宝字画,顶多也不会超过九千万两。

虽然仍旧很多,但照这么个花法,不出两年,又该见底。

没办法,崇祯皇帝是穷怕了。

“当然要花银子了!计划可不是白制定的,每一项都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不过陛下,您也不必每次都一副心疼的样子,咱大明的工业水平太低了,而且极不标准。

趁着这个机会,臣会跟各部,还有制造总局的宋老等人,一起制定一套更完善的标准出来。

若能根据新标准,执行既定的计划,臣相信,不出十年,大明就再也不会缺银子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