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901章 出兵,以自身为饵!(第1页)

第901章 出兵,以自身为饵!(第1页)

但对于刘邦……萧何蹙紧了眉头。他与刘邦相识于微末,在沛县时,刘邦不过一亭长,虽有豪气,却也无甚非凡之处。萧何与他,也仅是相识,知其为人豁达、善于结交,却并无深交。高要对刘邦的那份格外强烈的警惕与敌意,从何而来?似乎远远超出了沛县时期那点微不足道的交集。

高要每每提及刘邦,眼神深处总会掠过一丝极其复杂难辨的光芒,那里面有忌惮,有审视,还有一种……仿佛早已预知命运般的冰冷。萧何敏锐地感觉到,高要必定知晓一些关于刘邦的、他所完全不了解的内情或秘密,这些秘密让高要将刘邦视为一个比眼前十万楚军更需警惕的潜在大敌。

然而,高要不主动说,萧何便也不问。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像高要这样经历复杂、仿佛凭空出现又迅速崛起的人物。他选择相信高要的判断,既然高要如此重视刘邦的威胁,那刘邦此人,必然有其极其不凡、乃至可怕之处。

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我明白了。”萧何最终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透露出决断,“既然如此,便依高将军之策。阳平关防务,我必竭尽全力,确保无虞。王上……万事小心。”

高要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手指重重地点在阳平关与咸阳之间的某一处:“我会小心。此外,我已有一策……”

次日拂晓,天色微熹,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阳平关。连绵的军营中响起低沉而肃杀的号角声。辕门洞开,旌旗招展。

高要顶盔贯甲,骑着雄健的战马,立于大军之前。他身后,是盔明甲亮、肃然无声的一万精锐骑兵和两万步卒。英布如同铁塔般护卫在其侧后方,脸上带着惯有的悍勇与杀气。大军沉默地列队,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惊散了晨雾。

萧何站在关隘之上,目送着这支大军如同一条黑色的巨蟒,缓缓蠕动,继而加速,向着咸阳方向迤逦而去。马蹄声、脚步声、铠甲碰撞声汇成一股沉闷的雷音,敲击着大地,也敲击在关城上每一个目送者的心上。尘烟渐起,模糊了远去队伍的背影。

高要端坐马背,面色沉静,但内心远非表面看起来那般平静。他深知此行风险极大。楚军围攻咸阳,围城打援是极有可能的战术。他正是在以自己的军队为饵,进行一场豪赌。但他赌的并非仅仅是勇气,更是基于精密计算的变量。

出发之前,他已将一道密令交给了副将李钊。此刻,咸阳城内的李钊应该已经收到了。密令要求:高要大军一旦开拔,李钊必须立刻派出所有能动用的精锐斥候,像撒网一样铺开,严密监控咸阳城外楚军大营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其主力部队的动向。

一旦发现楚军有分兵移动、特别是向着东南方向迂回包抄的迹象,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将情报传递给高要。同时,李钊所部也要立刻做好出城作战的准备。

高要计算的第一个关键变量,是兵力。根据多方情报汇总,项羽此次东征,带来的楚军主力约为八万精锐骑兵,这是其横行天下的根本。阳平关下,楚军骑兵损失惨重,折损超过两万。连日猛攻咸阳坚城,即便楚军再勇悍,在守军的滚木礌石、箭矢火油之下,伤亡至少也在一万以上。

如此算来,项羽目前可动用的机动骑兵兵力,应在四万到五万之间。或许他还有部分步兵,但用于野战机动作战,核心仍是骑兵。

高要麾下有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在平原旷野之上,正面遭遇四万多楚国铁骑,胜算极低,甚至有全军覆没之危。他绝不能陷入这样的境地。

因此,他计算的第二个变量,是地形。他的目光早已锁定在距离阳平关约两日急行军路程的一处特殊地域。那里地势略有起伏,算不上险要,但关键是其四周生长着大片茂密的、异乎寻常的荆棘林。

这种荆棘,当地人称之为“铁蒺藜”或“倒马刺”,植株能长到半人甚至一人高,枝叶繁茂,最关键的是,其枝干上布满坚硬且锋利的倒钩刺,密密麻麻,坚韧异常。战马若是贸然闯入,极易被刺伤刮伤,疼痛受惊之下,队形必然大乱,速度优势荡然无存。这种地形,简直是天然克制骑兵冲锋的障碍场。

高要的计划便是,若能提前获知楚军前来截击的动向,他便佯装不知,引军加速向该区域靠近,甚至主动进入荆棘林边缘地带。然后,利用步卒依托荆棘林设置防线、挖掘陷坑、布置拒马,尽可能削弱楚军骑兵的冲击力。同时,将一万骑兵隐蔽在侧翼,待楚军攻势受挫、队形混乱之际,再猛然杀出,进行反击。若能成功,即便不能全歼来犯楚军,也必能给予其重创,破解其围点打援之计。

但这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是最理想的情况。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因此,高要还有更深一层的后手考量,这便涉及到李钊的咸阳守军。如果,楚军主力真的被高要这支“诱饵”吸引离开咸阳城下,前来截击,那么咸阳之围自解至少是暂时缓解。届时,李钊手中的数万兵马就不再是被动困守孤城的部队,而是一支可以主动出击的生力军。

高要的密令中,第二部分内容正是:一旦确认楚军主力离开咸阳扑向援军,李钊应立刻整顿兵马,毫不犹豫地出城。但不是尾随楚军而去,而是充分利用其对地形的熟悉,预先判断楚军回援咸阳的可能路线,选择险要之处,急速行军,抢先设下埋伏。

试想,楚军与高要部激战之后,无论胜负,必然有所损伤,士气亦受挫。若其得胜,或许会志得意满返回咸阳,准备继续攻城;若其不胜,甚至战败,更会急于退回大营。无论哪种情况,当其身心疲惫、戒备可能有所松懈的行军途中,突然遭到养精蓄锐已久的李钊生力军的伏击……那后果,对楚军而言,绝对是灾难性的。甚至有可能一举扭转整个战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