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妍在旁催促,他并未过多迟疑,稍作踌躇,便奋笔疾书起来,没有丝毫的添油加醋,而是如实描述。
书信依旧写了两封,朱棣和朱瞻基各自一封,内容大同小异。
这封家信送到朱棣的手中,已经是半月之后,他已病倒在撤军回京的榆木川暂停休息,身体大不如从前。
“咳咳咳……”
朱棣的咳嗽声断断续续,他看完书信,气得胸口一阵艰难起伏。
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紧抿着唇角,挑眉看向垂下眉眼。看不清具体表情的朱瞻基。
“瞻基,你都知道了?”
朱棣虚弱着声音问孙子,话语里除了隐忍不发的戾气,还有几分愧疚。
他知道孙子原本不打算纳汉王举荐的秀女,是他的施压,孙子才同意。
那时候他想的是老二和孙子的关系能够和缓点,叔侄和谐,天家一派和气。
当然,也因为那个时候,朱棣权衡利弊,要让老二老三跟着一起打仗。
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叔侄关系,都要好好地缓和一下。
“爷爷,我已经见怪不怪了,二叔不仅想要送我一个假儿子,还要杀爹啊。”
朱瞻基面色平静,没有想象中的愤怒,但袖里的拳头捏的青筋暴突。
“哎。。。是爷爷对不住你,老二,老二真是孽障啊!”
朱棣满脸愧疚,看着孙子的脸,想到老二的凶狠和阴险,悬了许久的决定缓缓落下。
那件事不能继续拖了。
“爷爷,孙儿不怪您,你也有自己的苦衷,未必是二叔的意思,也许是二婶自作主张。”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握住爷爷枯槁的手,眼里有抑制不住的热意,但嘴上还在为汉王开脱。
不是他大度,而是知道爷爷未必舍得严惩二叔。
亲父子啊,再如何愤怒,也不可能把对方宰了。
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军医私下对他说,老爷子熬不了多长的时间。
朱瞻基心下暗忖,与其在皇爷爷跟前表现出恨意和杀意,还不如表现出对待这件事的理性态度。
朱棣见状,稍有几分安慰。
他又咳嗽了几声,这才吩咐樊忠传召杨士奇过来,他有事要慎重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