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蒙恬拱手称诺,随即告退。
马车中。
扶苏恭敬的道:“夫子,不知晚辈这样做,算是合格了吗?”
“嗯,不错,相当合格。”
许尚较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
他缓声解释道:“小儒生,帮扶培养一个孩子,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带在身边,亦或者安排到自己的府邸等等。”
“但这两种情况,却都直接沾染了因果,容易变成自我情感的牵绊。”
“而你方才帮助那个六岁孩童,连自己的名讳都没留下,言之无需报恩,也就避免了背负他人之命运。”
“你只是今天做了件好事,已经令你眼下的精神状态获得了满足。”
“这就够了……已然是初步做到了不沾因果,按规律办事,非常好。”
……
后世有人资助大学生。
当那个大学生成才毕业以后。
部分资助人便会直接删除大学生的一切联系方式,以及信息。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你亲自下场,无比共情的帮助一个人……
这就等于参与了他人的命运。
也变相的背负了他人的命运。
往往最终结果,并不会多么好。
大恩如大仇。
此生难报之。
最后那个大学生若是不知恩图报,你就很容易把自己变得怨念横生!
何必呢?
假设你从一开始资助的打算,便是为了对方的报答……
那这就相当于一场投资。
投资从来都是有风险的。
而非慈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