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其实对于仁义的解读各有不同。
那么谁最贴近人民呢?
不用怀疑!
必然是农家!
另外。
许尚还用最为接地气的方式,让扶苏知晓了井田制和分封制的一去不复返。
民无需,君难容。
任由儒家喊破嗓子,也不会有半点作用。
毕竟你们儒家又不种地。
搁那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身为黔首凭什么就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
凭什么不能用铁器农具进行开荒?
凭什么……要打消我们种地的积极性!
注意!
种地积极性完全等同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种自己名下的地。
跟种士卿贵族的地。
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公家的地,种的再好,地也还是公家的。
私田不一样。
那就是我名下的……
是我的地!
我自当尽心尽力,日夜呵护!
这就像后世我们对于买房无比执念一样。
租房子住,那房子永远都不可能是我们的。
只有把房子买到了我们的名下,那才是我们自己的房子……
不得不说。
我们华夏农耕文明对于土地和房子,着实是爱得深沉。
不然,三十年房贷,狗都不背!
“嗯,孺子可教也,坐吧!”
许尚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