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觉得有些晕乎,状态下滑,不宜再聊太过复杂的话题。
“至于中原余贵迁徙入关中陵邑以后,朝廷是否要给补偿。”
许尚若有所思的道:“老夫建议,前期最好有较高的钱财补偿,中期意思意思,后期没有补偿。”
“毕竟中原余贵迁入关中陵邑,路途遥远,没了土地和家宅,他们的资产肯定都得缩水大半。”
“所以朝廷推行陵邑制度的前期,应当设立一个迁徙专项补偿,数额固定,先到者分大头,晚一点儿的少分点,顽固派则半毛钱不给!”
“对于钉子户……老夫觉得但凡是个聪明人,就应该清楚跟着朝廷的政策走,才是图存之道!他们硬要头铁的话……那就不要怪地方官使绊子,各种压榨了!”
……
自古以来。
民不与官斗。
按照华夏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
你的家族之中,没有子弟在朝为官。
那么你越有钱,就越是案板鱼肉!
这也是许尚非常自信,只要他提出同意配合迁徙者,便给予陵邑士族的身份,以及家族子弟入仕的机会……如此中原余贵就必定会趋之若鹜。
无论哪朝哪代。
当官,都是延续家族的最优选择!
甚至是唯一选择!
你不当官,就得任人宰割。
你不迁入关中陵邑,迟早会被地方官压榨到家破人亡……届时,人命和家产皆无,便是对抗朝廷政策的代价。
或许有人会说。
秦国律法森严完备,地方官应该不会知法犯法,万一逼出民变……
问题在于。
从国尉屠雎对中原的态度就能看出,关中文武阶层只把中原人当做败者,而非自己人。
至于法律……
地方官本身就是法律的代表,解释权都在其手中。
最后。
逼出了民变怎么办?
后世的朝代或许非常忌讳民变事宜。
可大秦不一样。
因为秦国依旧奉行军功爵位制度!
你敢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