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李世民是我爹的 > 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讲理的骊山(第2页)

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讲理的骊山(第2页)

“想来也该到了。”

张阳允许他离开,打开了温挺的书信看着,一卷布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贞观十五年,他们刚到倭奴岛时候遇到了风浪,困守在一座岛屿两月之久。

之后继续渡海,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已经打下了大片村子与小城。

新罗人指挥起来很费劲,一方面这些人打仗太过拖拖拉拉,另一方面他们的执行力很差。

所以他们打下了大片领土之后,便收手了。

之后便一直在练兵,期间派人寻找银矿。

又是用了半年时间,到了贞观十六年的冬季,温挺与何必觉得将新罗人训练好了,这才继续派兵攻打。

信中将过程说得很详细,其中也说了倭奴掩藏银矿。

倭奴的贵族都是蠢货,他们得到了一件唐人的衣服后就愿意做牛做马。

他们又是一些极度贫穷的人,相比于物质还算丰富的大唐,那些人穷得衣不蔽体。

温挺说他很喜欢那里的温暖,但泡得久了又觉得不舒服。

何必厌倦了杀人,他先一步回了新罗。

信中说了,他们依旧没有找到虬髯客的踪迹,现在还在等着骊山回复。

李玥见夫君带着孩子回来了,又好奇夫君径直走入了书房。

在书房里翻找了好一会儿,张阳找到了一些图纸与秘方,“我打算将这些秘方送出去,交给倭奴去造。”

“嗯,这些都是夫君放弃的秘方。”

其中就有高透亮的玻璃烧制秘方,还有石灰的秘方。

这些都是高污染作坊,关中不建设这些是因为这些不仅仅对环境不好,对人体更是有害的。

加之倭奴的地界本就有数座火山,在关中稀有的材料,在那里唾手可得。

夫妻俩相对而坐,李玥摇着手中的鹅毛羽扇,像极一位高人风范,她低声道:“朝中多半又要有奏章送来了。”

张阳喝着茶水点头。

“骊山要参与这些事吗?”

“不参与,全部交给朝中的去安排,这些事骊山一概不参与,更不会过问,他们有奏章送来我就让人送回去。”

“甚好。”

李玥赞同地点头。

身居高位也要知道退让,再者说现在朝中的能人已够多,骊山除了将这些有害的工坊转移出去,至于要如何治理,如何安排,那都是皇城中那些人的事。

张阳整理好图纸,“如果一味地插手,我还如何早日退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