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怡点头:“我瞧出来了。”
云诗所指的“前”,是指她们所住的地方往南的大片宫室,大概涵盖东宫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太子日常读书、见东宫官的前宅及有正经名分的妃妾所住的后宅都算在内。
那些地方,她们几个通常不能过去,她们只能在最北侧这片太子完全不会踏足的区域活动。个中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太子妃(或许还有正得宠的徐侧妃)不愿让她们见太子呗。
可同时,楚怡也看出来了,太子妃赵氏并不愿意落个待下苛刻的名声。
这一点从先前的种种小事都能看出来。她们进入东宫后,过了中秋和重阳两个节,太子妃都让身边的大宫女亲自送了节令小吃过来。
中秋之后赶上楚怡的生辰,大宫女也又过来了一趟,赏了她一套钗子,还帮太子妃带话道:“殿下说了,楚娘子家里是落了罪,但朝中之事怪不到娘子头上。娘子既进了东宫,就安心过日子,若有什么需要的,便着人去宜春殿回个话。”
——诚然这话有七成只是为说的好听,可也足以表明太子妃的想法了。
楚怡掂量着,在太子妃眼里大概是只要她们不去勾搭太子,她也愿意让大家都好好过日子,给自己博个贤名。她若就这么忍着欺负憋屈地活,有朝一日被揭出来,反倒是给太子妃添堵。
但云诗不这么想,云诗小心翼翼地劝她说:“姐姐还是别了,东宫也好,皇上的后宫也罢,吃哑巴亏的从来不在少数,可也从来没听过这么直愣愣地去告状的。”
“从来如此,便对么?”楚怡拿鲁迅先生的名言反问她。
云诗哑口无言,愣了愣,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楚怡起身就往外走:“我直接去宜春殿。”
——太子昨天叮嘱她说不许在他门外喧哗了,这正好啊!
她正觉得这样在太子眼皮子底下混日子不安生呢,一直琢磨着要寻个机会离开。可她是太子跟前的人,而且还有个妾侍身份,想调动哪那么容易?楚怡思来想去,基本只有犯点错让太子亲口打发走这一条路了。
但这个犯错,也有讲究。端茶倒水的时候不小心砸个茶杯之类的小错估计是不够使的,大错她又不敢犯——万一太子一怒之下砍了她或者把她打个半残可不值当!
这样一来,这种说大不算大、但太子明确表示过很介意的错就很合适。楚怡打算一步到位,直接把太子惹到让她卷铺盖走人,至于若太子给她附加点别的惩罚,那她就扛着!
于是,楚怡不仅在太子屋外大声喧哗了,还一套一套地骂了起来:“你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是不是?不传点谣言浑身不自在?您是想给东宫省粮食吗,还靠嚼舌根填肚子了?!毁人清誉你缺不缺德啊,拔舌地狱踏青一日游了解一下?!”
沈晰在屋里头锁着眉头听,听到最后一句扑哧笑了出来。
屋里的几个宦官打从太子殿下皱眉开始就跪下了,猛地听到这一声笑,几人都惊奇得下意识抬头看他。
沈晰好生敛了敛笑,站起身,慢悠悠地向外踱去。
院中,周明都快哭了。他知道太子就在院中,恨不得找块抹布把这小姑奶奶的嘴堵上。
除此之外,他还很想抽自己一嘴巴——跟她多什么嘴啊!这就是个炮仗,不知道什么时候说炸就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