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209章(第5页)

第209章(第5页)

魏紫踯躅少晌,答应下来就离开了办公室。

她虽然不乐意插手知识分子的工作,但现在单位里正是用人的时候,外边的人进不来,就只能在单位内部挖掘了。

魏紫离开后,宋恂独自站在窗前捋顺整件事。

他就任书记以来,虽然不怎么过问生产经营了,但人事工作却是他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他本人就是搞技术出身的,很清楚技术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所以,船队赚了钱以后,他一直想办法在科学技术方面加大投入。

而水产科学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其实是一个短线,相对比较冷门。

这样的人才并不好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人,若是对方工作单位不肯放人的话,就更是雪上加霜。

要想解决当下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就得先打通人事局那一环。

最起码,如果人事局批准了,而原单位仍是不肯放人的时候,人事局应该及时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而不是一直和稀泥。

宋恂给相熟的一位人事局副局长打了电话,聊了很久关于人才合理流动的问题,请对方帮忙关心一下两个工程师的调职事宜。

放下电话,他当晚就写了一篇题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打破人才单位所有》的文章。

他以本单位求才若渴,却屡屡碰壁为例,谈及当下国营单位间人才流动的壁垒过厚问题。希望人事部门可以了解一线生产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尊重人才本人的意愿,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如若人才所在原单位态度强硬,拒不配合,人事部门可以行使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比如向该单位发放限期调转的通知。

宋恂找了党校老师的关系,将这篇文章发表在《省日报》最新一期的头版,并转载到了《海浦日报》上。

当即就引起了许多用人单位的共鸣。

关于人才流动问题,好几份报纸上都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观点。

有人甚至还给宋恂写了长信,与他交换意见。

信件一来一回间,宋恂竟然通过这篇文章,神奇地交到了两个其他地区的笔友……

舆论的力量不可忽视,之前还死攥着两个工程师不放的研究所,在接到地区人事局的限期调转通知后,还是在调职手续上签了字。

两个工程师得以保留干部身份,连续计算工龄,顺利转来了渔轮修造厂。

*

临近八月末,被晒黑了两个色号的双胞胎终于旅游归来了。

项小羽将每个秃头都揉搓一遍后,恶趣味地问:“儿子,你们功夫学得咋样了?能去拍电影嘛?”

双胞胎:“……”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项小羽仿佛没看懂他们的脸色,继续说:“我还等着你们拍电影赚了钱,给妈妈买一辆小汽车呐!你们姥姥已经有车啦,是二舅买的!你俩啥时候能给妈妈买车啊?”

吉安搂过二黑,又摸了摸跟过来的小妹,转移话题问:“妈妈,我姥姥的车啥样?好看不?”

“可好啦,既能坐人,又能拉货!一会儿你去姥姥家看看就知道了。”

延安这孩子还是比较实在的,对妈妈实话实说道:“妈妈,你还是别指望我们买小汽车啦,我俩没在少林寺找到师傅,拍不了电影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