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烟袅袅,混着楼下的人声,在雅间里缠缠绕绕。
老秀才清了清嗓子,把拐杖往地上一顿,朗声道:“后面还有重头戏呢,想听的就静一静!”
方才还七嘴八舌的人群顿时收了声,连街角炸油条的老汉都停了油锅,支着耳朵听。
卖糖人的汉子举着刚捏好的孙悟空,急道:“先生快说!最后一段藏着啥好章程?”
老秀才被众人眼巴巴望着,脸上泛起红光,慢悠悠转过身,指着公告末尾的字念道:
“‘另外,准许八县士绅、富家大户,积极参加镇压、剿灭流匪之战!
个人参战者,将来论功行赏,上报朝廷加官进爵;
凡是带领家族子弟、组织私人部曲参战者,皆由县里登记造册,待平寇事毕,一并封赏!’”
“加官进爵?”
人群里炸开个响雷,是开武馆的刘师傅,他攥着拳头直咂嘴。
“我那二小子天天舞枪弄棒,让他背《论语》就头疼,真不如让他去参军!万一立了战功,将来也是个出路!”
旁边卖菜的王婆也点头:“可不是嘛!三岔镇的许地主,不就是前年剿匪得了功,才升成镇丞的?这军功啊,可比死读书来得实在!”
有人追问:“老秀才,县里说具体赏啥了没?是给银子还是给地?”
老秀才捋着胡须摇头:“军功大小不同,赏格自然不一样。
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哪能定得那么细?不过——”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得老高,“你们忘了?去年白水镇的周大户,带家丁帮着打跑了土匪,朝廷赏了他块‘忠义’匾额,还免了他家三年赋税呢!”
议论声浪更高了,有盘算着让儿子去参军的,有琢磨着自家佃户能不能凑支队伍的,连最胆小的货郎都红了脸:
“我虽不会打拳,帮着搬搬兵器总行吧?万一沾点军功……”
众人一个个幻想着建功立业,傻傻的盯着那一纸公文发呆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