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我把神棍老爹卷成首辅 > 第695章 打开新天地(第2页)

第695章 打开新天地(第2页)

有那么多的金矿,顺风五六天的航程,简直就是家门口!

朱翊钧笑着说:“朝廷为了鼓励没有土地的平民移居吕宋,特别准许在吕宋实施‘均田制’。”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在初唐时期,因战乱人口凋零、生产力低下,很多土地丢荒,均田制可以很好地实施。

均田制跟租庸调制相配合,分得田地的农民需要交税、服徭役和兵役。

在座诸君熟读史书,纷纷议论:“均田制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有恒产者有恒心,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不过唐朝后期人口大量繁衍、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崩溃。”

“现在吕宋和周边岛屿人少地多,这个制度是可行的。具体每人分多少,视人口多少而定。一百年后无田可分,再做调整也不迟。”

一百年的繁衍发展,足以让吕宋成为华夏的一个省。

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举手说:“广东潮州有一首民谣‘天顶一只鹅,阿弟娶亩阿兄无。阿弟饲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收拾包裹过暹罗’,说的是下南洋的华人都是没有地的苦命人。”

没有土地,所以下南洋去开荒、去搏一条生路。

朱翊钧点点头:“朝中有人说在吕宋实施均田制,会导致大量百姓下南洋,以至于国内的土地无人耕种。这是笑话了,真的在国内有田有地,谁会冒死下南洋呢?”

“但是没有土地的人下南洋,还是会影响到大乡绅,他们的田地要靠佃户耕种。”

总的来说,国内的失地百姓少了,可以缓和社会矛盾。

年轻人对吕宋的事议论纷纷,多数是抱着美好的期待。

下南洋、开创新天地!

《明报》刊登了吕宋的相关报道,市井间同样议论纷纷。

没有地的人把心一横,收拾包袱下南洋。

再坏也不会更坏,大不了就是被骗去做矿工!

就连大户人家都有了新思路……朝廷派大军下南洋,扫清红毛番和海盗,我们可以跟着后面去贸易啊!

“即使自己家没有船,可以跟有船的人合作,下南洋、下西洋,跟在官军后面吃肉喝汤!”

太仓王家作为老牌的海贸家族,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

人们都说,王锡爵有远见和魄力,让年少的儿子以舍人的身份跟随南巡。

“真是活该王家做首富!走一步看三步,提前在南洋布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