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平原,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恢复着元气,重新变得油绿、丰腴。那些曾经迷茫、惶恐的曹军降卒,在亲手播下庄禾,看到这些农作物生长起来后,眼中也渐渐有了光。
这是一种属于『生产者』而非『破坏者』的踏实与希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新农夫,旧降卒,渐渐地在成了这片土地上新的根须,也成了骠骑军新的『软肋』。
军队,这种暴力机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众,而刀刃向外的……
对内多软,对外才会越强硬。
当然,华夏历史上封建王朝之中,反过来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一点陋习,必须要改变!
眼前的这一切,就是斐潜新的战争模式。
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在战争当中获利,而不是『少数人』。
这全新的战争模式,核心是『生』,而非仅仅是『战』。
摧毁易,建设难。
曹操可以毫不犹豫地丢弃郡县兵卒,如同丢弃无用的辎重,因为他根植于旧的掠夺与消耗逻辑。但斐潜不行。他开创的这条道路,要求他必须能『守护』后方新生的秩序与希望。
这意味着,在战场上,骠骑军必须是需要拥有绝对的、碾压性的、令敌人绝望的主动权!
什么时候想打,什么地方打,打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斐潜都必须要有主动权,就像是在西域平叛的时候那样。
如果说斐潜打成了像是汉灵帝平西羌之乱的模样,那就是笑话了。
想要快速平定,就必须给人『活路』。
杀光烧光抢光的策略,只会一时快活,然后带来许多后续的麻烦。相信老曹同学一定对于此事深有体会。
而不管是对于北线的河内冀州地区,还是对于南线的汝南荆襄区域,显然都是不可能采用三光策略,亦或是类似于斐潜在西域做的那种绝户计……
毕竟经过华夏春秋战国腌制入味的士族大户,是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斐潜拆分鄯善王国的手段,并且加以反制的,而鄯善王国显然没这些知识,所以只能被动的承受。
斐潜回到地图前,皱眉深思。
那深壕高垒,是用人命和火药去填的巨坑。
那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让曹操从这『龟壳』后面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