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力,硬实力,大明现在在全世界是没有对手的。
埋藏在印度洋的战舰残骸就是最好的证明。
硬碰硬打不过,那便学习大明的技术、文化,总之什么好就学什么。
像是传教士啊,商人啊等等。
这几十年来到大明的外国人是越来越多了。
敌人的手段也是越来越多,防不胜防。
到底有多少好东西流传到了海外,被敌人学去,谁也不知道。
有些从大明获取不到的技术知识,或许能从南诏国学到。
毕竟,南诏国和大明同宗同源。
虽然对大明来说,南诏国的技术要落后,但是对于西方落后的国家来说,却是极为珍贵的好东西。
技术,典籍,西方各国可是从南诏国这里偷学到了不少。
加上舍得花钱,也收买了一些汉奸。
普通人不明白典籍、技术着作的珍贵,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帮凶。
像这样的情况,怎么防得住?
何况朝廷内部也会有人将一些珍藏的典籍撕下来夹带出去卖钱。
太多太多的例子了,在古代这样的条件下,根本防不住。
一年到头下来,海关总能查出一些夹带打算将大明的文化典籍偷渡出去的例子。
更不用说还有走私集团,他们能带出去的东西更多。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想要彻底阻止文化典籍、技术外泄是不能的,只能自己不断自强,进步。
固步自封是要不得的,吃老本也是要不得的。
所以,内斗也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然光顾着内斗了,哪儿还有心思去发展,去进步,这不就给了其他国家发展追赶的宝贵时间了吗?
很快就到了杨轩出海的时间了,他留下了一封信,托人送给朱厚照,和他说一声自己要出海的事。
随后便踏上了水师战船。
不算永乐朝那一次远征倭国的话,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出海了。
……
京师,朱厚照正在处理政务。
豹房还在建造之中,所耗费的钱财他也没打算让国库出,动用的是自己的内帑。
根据计算,豹房的修建,需要几十万银元。
或许是为了迷惑百官,朱厚照还下旨从去全国各地征召年轻美貌的女子,特别是高丽,让他们进贡年轻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