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修一拱手,扬声道:“臣想请陛下,允许臣在大唐各地建造钢铁工坊,冶炼出更多钢铁,用以满足后续打造农具、修建铁路、蒸汽火车,甚至更多器具的需要。”
“好!”李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六部全力配合庆国公建造钢铁工坊,打造农具等器具。”
他目光扫过眼前这近十位,大唐朝堂上最为重要的几大重臣,沉声警告他们。
“朕丑话说在前头,庆国公此举有利于大唐江山社稷,有利于天下万民。若是有人敢使绊子,朕绝不答应,天下万民亦不会答应。”
“他也必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本来心思各异,打着小算盘的众臣,瞬间收敛了所有心思,乖顺无比地低头应下。
平时他们知道陛下性情并不严苛,只要不踩中陛下底线,很多事情,陛下会睁只眼闭只眼。
可是,如今陛下连“遗臭万年”都说出来了,说明是动真格的。
若是真有人胆大包天,给庆国公使绊子,陛下是真会让对方被载入史书,被后世唾骂。
他们虽然想遗留青史,流传千古,但绝不想以这样的方式流传千古!
那些御史,为什么宁可死,也要经常上谏驳斥陛下的行为?
还不是想在史书上留下个忠正耿直的好名声!
总之,就算没法流传千古,至少不能遗臭万年!
庆修扫了他们一眼,他倒是不怕他们背后耍小手段,借机牟取利益。
他们敢将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他就敢剁掉那只手。
不过,有了李二这番话,这些人不敢随意搞小动作,他也能少些麻烦。
庆修敛起思绪,提出他今日请李二过来的第二个目的。
“陛下,我前去辽东时,曾经去近海看了看。如今大唐的船只可以在河内和近海航行,但是没法去到更远的地方。”
“这些木制的船只承受不起远海的风暴,遭遇暴风浪时,很可能连船带人都会被拍碎。”
长孙无忌敏锐地发觉了庆修的用词,“木制,庆国公是想用钢铁打造船只?”
“正是。”
庆修话音刚落,当即有人道:“这不可能!钢铁打造的船只,沉重无比,根本不可能在浮在水面上。”
庆修循声看过去,说话的人是工部尚书,阎立德。
原本的工部尚书是他推举上去的李大亮,但是因为地方许多工匠与地方的匠作机构能力太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科举新选上来的人经验少,没什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