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和小五都被停下来打发出去玩了,这么大个院子,就他们两个人。
林思成一路走,一路打量着大宅院里的建筑与风格。
说起来,这大院子就这一点不好,古色古香的建筑,但若是少了人气,清清冷冷的,总有那么一点别扭。
“你这么大个院子,常年不住人的话,这也不合适呀。。。。。。。”
走到后院屋里的时候,老林也只点评说了这么一句。
“没办法。”
田向南摊手。
“这还是以前那会儿我在向北面前念叨过几回四合院,说是等以后有了钱,怎么也得在京城这边囤一个。”
“结果前几年向未来京城上学的时候,还就打听着帮我买了一个。”
“但这玩意真正住下来也就那样了,主要还是家里没人。”
“而且真让我自己说,住这里,也确实不如住宾馆方便。”
“先留着呗,就当是给往后的子孙留一份家业,以后不住的话也可以找专业的清理公司,时常打扫维护着。”
“对了,老林,你手里要有闲钱的话,也可以在京城整一座,就当是投资了。”
“最近这两年经济起来了,这样子涨价涨得厉害,可能这边老一辈的人就喜欢念想这个。”
“呵呵,我回头再说吧。。。。。。。。”
林思成闻言却摇了摇头,明显对这方面不太感兴趣。
“房子这东西,怎么说呢?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我还真不太想碰。”
“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前几年港城就遭遇了这么一遭。”
“从82年开始,到去年年底,几年下来,房价暴跌六七倍,那边很多跟我们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或者老板,都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甚至跳楼的都不少。”
“对呀。。。。。。。。”
听林思成说起这个,田向南却忽然想起一个事。
对于港城房价几次升跌的问题,他上辈子还真的了解过。
从80年一直到85年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港城的商用住宅楼,平均跌幅六七倍,工业用地跌幅更夸张,差不多跌幅近10倍。
而且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了84年底,中英签署条约以后,房价地价这才稳住,从85年到95年,又连续涨幅十倍。
再然后就是97金融风暴,再次暴跌,一轮抄底之后到了2003年,随后才又慢慢涨了回去。
这一来一回的,要是操作好了,可比做什么项目都挣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田向南先前就有过这样的念头,但一是他在港岛那边关系薄弱,这么大的盘子不太好操控。
第二就是这个资金压的时间太长,动辄10年8年起步。
他们青山集团现在是有点钱,但他更想在国内做些有意义,搞些有作用的实业,这样一方面能挣活钱,另一方面也能因为搞出来的各种项目和实业,来护助他们青山集团的利益。
反正总而言之,简单的说,就是他们青山大队底蕴还不够深,没有多余的死钱,来投入到港城那里,去圈地圈房子搞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