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寒,按照东晋九品中正制属于“下品”,何无忌则属于“中品”。
别看就差一个字,两人的提拔路径却因此天差地别。
刘裕在洛涧之战中亲手杀了八个人才晋升到统领五十人的队主,而何无忌只不过跟在刘牢之身边打了一圈酱油,也晋升到了队主。
下品豁出命去搏出来的大功劳,对中品来说只不过是刷个资历就能瓜熟蒂落的东西。
这还没算那些上品呢。
举个例子,出身东晋最顶级世家的王羲之,二十岁就被授予东晋朝廷秘书省“秘书郎”的六品官。
这个职位的行政级别大致等于一个十万人口的小郡郡守。
没错,二十岁刚刚踏入官场的上品子弟王羲之,他的级别是能和郡守大人平起平坐。
大部分郡守看在琅琊王氏的份上,还得对王羲之低声下气,生怕这祖宗不高兴引来琅琊王氏的打击。
而刘裕这个下品之人……别说是郡守这种级别了。
一个县令让刘裕跪下来舔靴子,那都属于是青眼相加,是刘裕祖坟冒青烟了!
更恶心的是,刘裕假如正常的当官,按照他的品级,这辈子都做不到六品官。
“九品中正制”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世世代代给门阀世家垄断官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任凭刘裕如何天纵奇才,就算他是天下第一聪明好了。
那他也没资格当一个在其他朝代都不算什么的六品官,能当个七品都已经是上上大吉了。
出身的不同,注定了命运的不同。
王羲之作为顶级门阀子弟,出生就站在了刘裕这种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不,千秋万载也无法达到的地步。
这就是世家门阀政治的高峰——魏晋时代。
在这种制度设计之下,社会的风气如何可想而知。
下品只配和下品玩,中品也只和中品结交,上品才有资格跟上品论道。
何无忌作为一个中品,竟接二连三地主动接近刘裕。
也就是在军队这种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了,若是在外界的话,那必然引发轩然大波。
会有一批人来痛骂刘裕:“你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也敢和中品子弟结交!”
还会有一批人去劝说何无忌:“无忌啊,你努努力将来说不定能入赘上品高门之家当个女婿,让自己的儿孙后代也成为上品子弟,怎么跑去和刘裕这种下贱的下品寒门结交呢?”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但却并非同一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