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放心,这就是朋友间的私下交流,畅所欲言就好,今日说的话,绝不会见于报纸。”
听到这儿,林祖辉心里顿时豁然开朗。
这还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误打误撞对了路子。
左派、右派的报社各有基本盘和支持者,反倒是他们这些想走中间路线的媒体,处境最尴尬。
眼前这三位,已是中立媒体里做得最成功的,可即便如此,这“墙头草”也当得一点不轻松。
左右逢源的同时,也意味着左右为难。
他端起面前的茶杯,不疾不徐喝了一口,心里已有决断:
与其迂回,不如单刀直入。
“港岛回归,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不用怀疑。”
林祖辉放下茶杯,声音平稳又清晰,
“对岸已经用实力证明,他们有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陆军。”
“当年条件那么难,都能一战定乾坤,如今铁了心要收回港岛,大英就算不甘心,又能怎么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几人。
见他们都默然不语,显然对这个判断没异议,才继续说:
“关键是,回归之后呢?”
“港岛能有今天的繁荣,根基是欧美世界认可这里的自由贸易地位——全世界的商品、资金,都能在这儿自由中转、流通。”
“要是用激烈的方式强行收回,战火一开,这座城市的独特价值就全没了。”
“那是双输的局面。”
“所以,要保住港岛的繁荣,和平谈判是唯一的出路。”
金庸听得不时点头,对林祖辉这番冷静客观的分析很是赞同。
与此同时,他心底那根沉寂多年的心弦,好像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他创办明报、写社评,固然是事业,但内心深处,何尝没有一份议政、参政的抱负?
要知道,当年抗战胜利后,他曾满怀热忱想进外交领域,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受阻。
可这份关乎家国天下的理想,也没完全泯灭。
以前是没机会,如今,一个可能参与塑造港岛未来的契机,好像就摆在眼前。
“林生,您的判断,我非常认同。”
金庸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热切。
“那按您的意思,既然双方在有些问题上都难退让,所以需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形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