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静姝没有时间震惊。
她即刻召集帝国最优秀的法学家、格物学者与民意代表,投入《基本法》的修订。
紫光阁内,灯火彻夜不熄。
她亲手执笔,将赵乾的意志化为条文,将法治的理想融入字里行间。
“皇权需自限。”
她在一份草案中写道,“天子之权,源于民心,须受法约束。设三院分权:议院掌立法,法司掌司法,内阁掌行政。三权分立,互为制衡。”
“资本需有德。”
她又写道,“商贾逐利,乃天性,然不可无底线。设商事法庭,严惩垄断与欺诈,护民利而抑私欲。”
“民心需有归。”
她提笔,目光如炬,“民权至上,凡帝国子民,皆享平等之教育、医疗、劳作之权。废种姓,破特权,凡违法者,无分贵贱,皆受法裁。”
每一条文,都如一柄利剑,斩向旧时代的桎梏。
每一次落笔,都似在为帝国重塑筋骨。
朝野震动。
旧臣们瑟瑟发抖,资本家惶惶不安,军方将领暗中观望。
但民间的呼声却如潮水般涌来。
希望小学的学童、工厂的工人、田间的农夫,无不奔走相告:青天再临,帝国新生!
三个月后,《大宁帝国基本法》初稿问世。
紫禁城外,万人空巷。
赵乾亲自登上城楼,将这部凝聚了无数人智慧与心血的法典,向天下公示。
“自今日起,”他的声音通过圣言广播传遍帝国,“朕不再是神,而是一个受法约束的君!”
“此法,非朕之法,乃民之法!”
“凡我大宁子民,皆受此法庇护,亦受此法约束!”
“青天之下,唯有法行!”
话音未落,欢呼如雷,震彻云霄。
张静姝站在城楼一侧,手中紧握那柄天子之剑,眼中泪光闪烁。
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法治之路,漫长而艰险。
但她已下定决心,以身殉法,护这青天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