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阳光正好,可以透过琉璃窗,看到最近的一个棚里,架子上生长着绿油油的黄瓜,还有一簇簇的顶花带刺的小黄瓜,开得正旺。
【这黄瓜长得可真好,比宫中冷库里储存的黄瓜新鲜了不止一倍!】
黄瓜是从汉朝就传入中国的,由于它既能做热菜吃,还能当凉菜吃,甚至能当水果零食啃几口,是百姓们喜爱的蔬菜之一。
自然生长的黄瓜,一般七八月份就拉秧了。
这个时候市面上的黄瓜,都是深秋最晚那一波,采摘完放进冷库的,由于这个年代的冷库技术也不怎么强硬,到了冬月里的黄瓜,基本上都蔫巴了。
【这一根黄瓜能卖得上一两银子吧?】
朱元璋听到这话,大吃一惊。
他以为自己够财迷的了,想着一斤黄瓜卖一两银子。
结果乖孙定的价格还要高,一斤要卖三五两银子!
“爷爷,你嫌少?”
朱雄英看到老朱脸色不太对,若有所思。
【一两银子一根黄瓜,和那些动不动就一两黄金一杯茶的香茗来说,确实很便宜,可谁叫它没办法保值呢,所以这个定价不便宜了,一斤黄瓜就能做盘菜了,许多小富人家,过年过节也能吃得起。】
大棚蔬菜在起步的时候,必然是轻奢品。
但它到底是吃食。
太贵了,卖得少了,利润空间小了,吸引不了更多的商人来盖大棚。
那不就成了因小失大了吗?
没等朱雄英把里面的弯弯绕绕,还有自家不是靠卖菜,而是靠卖琉璃和煤炭的重点解释清楚。
朱元璋神情复杂的说道:“咱是想着一斤黄瓜一两银子,没想到乖孙你定的价格,比咱的还高,咱还想着摘一根来尝尝。”
一两银子,哪怕在青黄不接的冬季,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也能买上三十斤碎米,够一家五口吃一个月的了。
这么一换算下来,朱元璋咽了咽口水,还是决定效仿乖孙不吃玉米的决定,忍忍吧。
【爷爷,我要吃黄瓜。】
“……”
朱元璋自己舍不得吃,但不会委屈了乖孙。
毕竟黄瓜又不是玉米需要留种,于是亲自摘了一根,掰成三截,最长最鲜最甜的头部给了乖孙,他则吃着一截黄瓜尾巴,对着赶过来的李俨,说明了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