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四叔写的……看、看不清!”
朱雄英一时情急,一口气没倒过来,结巴了一下。
朱元璋赶紧凑上前去,紧张的安慰着。
“乖孙你别急,咱有话慢慢说。”
【四叔这是写得天书吧?】
朱雄英都无语了。
他知道四叔不爱读书写字,可不知道四叔喜欢写狂草。
这一个圈又一个圈的,长得大小宽窄不一样,再加上是繁体字,他根本看不明白。
“咱早就告诉老四让他练字他不练,等他回京,咱就先让他每天练上三大篇字,才能放他出宫去。”
朱元璋只能拿过两封家书,嗑嗑巴巴地读了起来。
倒不是朱元璋突发口吃,实在是刚才读的第一遍,有许多都是他连看带蒙的。
这第二遍有了第一遍混乱的记忆,读起来就更加不通顺。
“乖孙,咱给你总结一下,你四叔给咱和你爹写的这封信,是哭穷的,说守岛的人力财力都不够,还有岛上的百姓还有许多种地都种不明白,让咱派人手送粮食过去。”
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难。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候,许多后世繁华发展的地方,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可能就是不毛之地,根本不值得浪费粮食兵力去打下来,然后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持对它的统治。
好在。
朱元璋喜欢让大明的版图越来越大,对于这一时的困难,他决定再勒紧自己的裤腰带。
“哭穷归哭穷,想要让乖孙你口中的这座宝岛,长治久安,还是得派人过去发展,好在发展了海运以后,这些岛屿也就有了人气了。”
而在大多数人没有看到利益之前,想要让大明各个阶层的人前去主动做贡献?
难如登天!
【爷爷,宝岛上面有许多良田,只要把水利弄好了,那里的发展不会比内陆差的。】
农业为主的年代,有吃有喝的才是王道。
朱元璋当然也知道,水利工程对一个地方有着怎样天翻地覆的改变。
就比如四川那块宝地。
有了李冰父子治水,修堤作堰,这才灌溉出田亩万顷,成为天下一大粮仓之一。
倒是可以派户部兴修水利的官员前去,只是光靠朝廷的帮助图谋发展,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让那块宝岛上的人口,快速成长起来。
【爷爷,我们可以告诉人多地少的一些地方的百姓们,到了那里,每家能分到三十亩良田,只需要自己开垦,配合官府搞好水利,而且开始种植粮食后,十年内不用交税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