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牺牲,是金山卫抗战中华夏军队损失的最高级别将领,也预示着增援行动的艰难与悲壮。
旅长的牺牲并未使第63师溃散,反而激起了官兵更大的复仇怒火。
部队在副旅长的指挥下,继续顽强地向金山卫方向推进,与日军的阻击部队展开了激战。
但他们终究未能及时突破日军的阻拦,赶到核心战场,挽救那三百壮士的命运。
在滩头和裴弄村阻击的同时,另一部分日军部队直扑金山卫古城。
这里的防御更加薄弱,主要由金山县的保安队,警察和自发组织的义勇壮丁队防守。
他们装备低劣,缺乏训练,但保家卫国的意志同样坚决。
在城墙,城门和街道上,这些地方武装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展开了近乎自杀式的搏斗。
警察用手枪射击,保安队用老套筒步枪,壮丁们甚至举着大刀,长矛和农具与日军拼命。
战斗短暂而残酷。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勇气都显得悲壮而苍白。
金山卫城很快陷落。
许多警察,保安队员和壮丁战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然而,抵抗并未完全停止,一些幸存者退入了乡村和附近的芦苇荡中。
这其中,就包括后来闻名沪杭地区的民间抗日领袖的早期成员。
他们从这场绝望的防御战中幸存下来,积累了对日军的刻骨仇恨,并在日后展开了长期的游击战争,不断袭扰日军,成为了杭州湾北岸一带令日军头疼不已的抵抗力量。
星星之火,开始孕育。
血沃淞沪,魂守金山,历史的长河,依旧带着沉重的叹息,滚滚向前。
但在金山卫的黑夜中,多了三百多双嗜血的眼神注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金山卫登陆场后方,夜色如墨,硝烟未散。
日军第十军虽然成功建立了滩头阵地并开始向内陆纵深推进,但白日里那场诡异而惨烈的战斗。
尤其是那场将首批登陆部队几乎蒸发掉的恐怖“炮击”和神出鬼没的精准狙杀,在所有幸存日军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部队在匆忙建立起来的临时驻地和行军队列中,都弥漫着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军官们不断强调那是中国军队最后的挣扎和某种未知但必将被克服的新武器,然而,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黑夜,是属于马卡洛夫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