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没子弹了!”一个年轻士兵带着哭腔喊道。
班长是个满脸硝烟的老兵,他看了看外面越来越多的日军,咬牙道:“上刺刀!准备最后一搏!”
“杀!”班长率先挺起刺刀冲了上去。
张阿水和其他还能动的士兵也发出最后的怒吼,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刺刀碰撞声,怒吼声,惨叫声响彻祠堂。
最终,这个班的士兵全部战死,也带走了数倍于己的日军。
类似的情景在裴弄村的各个角落上演。
三百壮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了“没有命令,不准后退一步”的誓言。
同时,在战场侧翼一些不起眼的制高点和隐蔽角落,另一场无声的猎杀正在同步进行。
这些位置经过精心挑选,一座废弃风车房的顶层,一片坟地中长满荒草的土包后,一段河堤的灌木丛中。
潜伏于此的,有着一双双如同西伯利亚的冻土般的冷漠眼神。
他们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对华夏守军也谈不上同情,他们只忠于马卡洛夫以及大BOSS周正青,还有的就是遵从自己内心深处对杀戮艺术的偏执追求。
每个小组由两人组成:一名主射手,一名观测手。
他们披挂着伪装服,使用的更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精密武器,例如麦克米兰TAC-50或AccuracyInternationalAXMC这类。50口径或。338口径的远程反器材狙击步枪,配备着先进的白光热融合瞄准镜和弹道计算模块。
此时观测手通过高倍观测镜和微型雷达持续扫描着日军战线,低声报着参数:
“风向东南,风速每秒三米,距离八百二十米,目标,挥舞军刀的军官,疑似中队指挥。”
“确认,小队指挥官,价值高。”主射手的声音冰冷平稳。
他缓缓调整呼吸,戴着特制手套的手指轻轻预压扳机。
砰!
一声沉闷而特殊的巨响过后,。50BMG大威力弹头以超音速旋转出膛,跨越近一公里的距离,精准地命中了目标。
那名正挥舞军刀,嚎叫着指挥士兵冲锋的日军中队长,上半身突然像是被无形的巨锤击中,整个人猛地向后倒飞出去,军刀脱手飞出。
即使隔得很远,也能通过瞄准镜看到那瞬间爆开的,不自然的血雾,现代化高精度弹药对人体造成的创伤是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