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刘县长停下脚步,走了过去。
他看到,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孩子,挤在一间昏暗的教室里,坐着高高低低的破旧桌椅。
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正拿着一本卷了角的课本,在黑板上,认真地教着孩子们识字。
条件,很艰苦。
但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刘县长的眉头,皱了起来。
张耀开口解释道:“这是我们村的临时小学。条件简陋了点,等新村的学校盖好了,孩子们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了。”
他指着不远处,那片已经打好地基的,规模最大的建筑工地。
“那是我们规划的新学校,三层教学楼,带操场,带实验室。我要把它建成全县最好的小学!”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
大芸和二芸从教室里跑了出来,看到张耀,开心地喊道:“爹!”
大芸的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关于《土壤改良技术》的书。
刘县长看到那本书,有些意外,他温和地问道:“小同学,你也喜欢看农业方面的书?”
大芸看到这么多大干部,有些害羞,但还是鼓起勇气,点了点头。
“嗯!我爹说,咱们村不能只靠一个腌菜厂。我想学好农业技术,以后回来,帮咱们村的土地,长出更多,更好的东西!让咱们青石村,变成一个用科学种田的金窝窝!”
女孩的话,清脆而坚定。
那双酷似陈桃花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被理想点亮的光芒。
刘县长的心,被重重地触动了!
他终于明白,青石村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那三千万美金,也不是这个食品厂。
而是这种精神!
这种从上到下,从大人到孩子,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