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庄外面。
扶苏等了半个多时辰,就见到了蒙自和张良各自骑着自行车前来。
蒙毅见到扶苏后,就加快了速度,率先到达扶苏面前,
“王公子,先生呢?我叔父呢?”
张良这时也到了,听到了蒙毅的问题,也不再询问。
扶苏对着张良点了一下头,道:“赵老爷因为咸阳城有事,就先行离开了。
先生安排了一些事情后,就去了书房。”
张良问道:“先生安排了什么事情?”
旋即,扶苏将秦峰的安排说了一遍。
听到最后两个决策时,张良眉头微皱,道:“先生真是好魄力。
如果这里不是赵老爷事先安排好的庄子,恐怕村民们第一个出来反对。”
蒙毅冷笑道:“你懂什么,先生这么做自然有先生的用意,哪里轮得到你质疑。”
“哼。”张良冷哼一声,“你是高高在上的廷尉,又怎么会知道百姓疾苦。
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还会让孩子们去读书?
也就是这里,村民不愁吃不愁穿,可以让百姓们去读书。”
扶苏说道:“先生说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即使国家一穷二白,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只有人才的繁荣,才能让国家真正的繁荣。
我觉得先生说得很对。
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
大秦就算只有五百万个孩子,让其中一百万人读书识字。
十年后,他们必定会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如今的大秦做不到。“张良毫不犹豫给扶苏泼了一盆凉水。
扶苏却不以为意道:“我知道,但是我会努力改变这一切的。还请张良先生帮我。”
原本有些生气的蒙毅,见扶苏这个时候又抛出了橄榄枝,又是用这种大义来邀请。
顿时变得有些幸灾乐祸。
因为他知道张良不会轻易的同意,否则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而且这种大义压在张良这种自认为正义人士的身上,又让他心中极为不舒服。
蒙毅舒了一口气,道:“公子放心,我定然会全力帮助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