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陛下吩咐!”
杨策轻撂官袍衣摆,立刻拱手抱拳,单膝跪地聆听圣意。
桌案前,皇帝沉吟半晌,似乎在组织语言,又等待片刻后才缓缓道:“谢起在青州,身体可算安泰?尚能饭否?”
前左相谢起谢大人?
自谢起致仕之后,朝中左相一位始终空悬。
这会儿陛下怎么忽然问起谢大人了?
帝心难测,杨策也不敢过多揣测,立刻应声答道。
“回陛下,据臣所知,谢老在青州整日读书授徒,怡然自乐,精神势头都很好。”
皇城司直接听命于圣上,有监察百官之权,同时执掌天下情报,作为指挥使的杨策,对于谢起这位前左相,自然一直有所关注。
“嗯。”皇帝看不出神色变化,略微点了点头,“他致仕还乡已有两年了,朕想知道,他可还心有余力?”
杨策依旧低着头:“臣立刻派人前去探访。”
“不。”皇帝摇摇头,“朕要你亲自去一趟。”
杨策身形几不可察的微微一顿,随即应声:“臣遵旨。”
皇帝起身,踱步来到窗前,背对着他,语气复杂。
“谢卿是个有大才的人,如今国事艰难,朕有些想念他了,你此去青州明面上是巡查地方防务,暗地里去见一见他。”
“陛下的意思是?”杨策试探着问道。
“朕的意思……”
皇帝的声音低沉下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话锋一转,最终没有直言。
“北方旱情南方水患,金帐胡胬又虎视眈眈,这桩桩件件,都需要他替朕劳些心力。”
言尽于此,皇帝不再多说。
杨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明了。
帝王心术,他懂。
当初默许右相一派将谢起逼走的是陛下,如今国家有难,再下旨将人请回来,陛下的颜面何存?
所以,必须是谢起自己“主动”要求回京,为国效力。
尽管如此,陛下还没下圣旨直接召他回京,但这样一来,消息一旦走漏,恐怕朝中又将掀起惊涛骇浪!
“臣明白了。”杨策沉声道。
皇帝满意地转过身来,看着自己最信任的这把刀:“很好,记住,朕要的是结果。至于过程,朕不问。”
“臣定不辱命,劝服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