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最轻松的是门房,每天往值班室一坐,厂里的人放,厂外的人拦,有人拜访领导,就打个电话。
那才叫一个舒服。
“这几天,让贾东旭教你写名字。”
这时,杨婶打听,“李子民,那电热毯厂是你家开的吗?你说贾张氏干啥,就能干啥?”
不仅是杨婶,在场不少人都觉得贾张氏被李子民坑了。
李子民有前科。
当初坑贾家的婚礼,抢阎埠贵的盆栽,甚至将易中海拽下了管事大爷,取而代之,不是善茬。
杨婶见不得贾张氏过得好,半玩笑,半认真的说,“贾张氏,就你一个文盲。去扫厕所,还差不多吧。”
笑声一片。
二大妈,三大妈也跟着笑了。
她们找李子民买了名额,但不一样的是,阎解成,刘光福有中学文凭,去生产线上当工人十拿九稳,和贾张氏不一样。
“杨婶,你少胡说八道。”
贾张氏牙痒痒,“只要不坑李子民,你们见他无缘无故坑过谁没?那五百块,我可是一分不少,李子民才没有你想的那么阴暗!”
这话,
将在场的大妈们噎的不轻,李子民坏是坏,但属于你不招惹他,他不坑人。
假如惹上了,易中海就是最好的例子。管你是管事大爷,还是车间组长,一准拉下马。
人群中,易大妈走了出来。
“贾张氏,你什么时候还钱?”
贾张氏叉着腰,黑着脸,“易大妈,我什么时候欠你们家钱了?”
“你!”
易大妈气得不轻,想理论一下,被贾张氏的胡搅蛮缠直接气了回去。众人习以为常,贾张氏也就李子民的钱不敢赖。
“李子民,你真有那么硬的关系吗?”
杨婶忍不住说,
“我本家侄姑娘到了工作年纪,你能安排一下吗?该给的费用,一分不少。”
上次回娘家,
她也就提了一嘴,大哥一家上心了。
原本侄姑娘一个亲戚要从肉联厂退下来,商量好了,让侄姑娘付一笔钱,去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