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国,王太利互看一眼,表情有点复杂。这个李副厂长虽说是闲职,也太佛系了吧?
不过也好。
对他们来说,不用担心有人指手画脚。
李子民客套了一番。
他第一次来电热毯厂,在张宝国,王太利的带领下参观了厂子,比轧钢厂规模小多了,但却承担了赚外汇的重要任务。估摸着,大领导希望他能够搞一些技术上的创新,才将他绑在这里。
“王副厂长,工人什么时候到位?”
王太利负责后勤,人事一块。
“因为李副厂长的功劳,轧钢厂创办了好几条生产线,轧钢厂能调配六百名工人。剩下三百多个,分配到了东直门一带的街道办。”
李子民想了想。
阎埠贵一直念叨,求他帮阎解成安排一份工作,机会不就来了吗?
李子民表达了想法。
张保国,王太利相视一眼,然后笑了。他们不怕李子民索要名额,就怕李子民油盐不进,故作清高。
他们反倒束手束脚了。
二人从选址,建厂,到招收工人,成天共事,达成了默契。唯独李子民第一次来,这下放心了。
“李副厂长,虽说有三百多个名额,但岗位紧张,绝大多数名额有摊牌指标,所以,我们能分到的名额不多。”
王太利伸出三根手指头,“最多,能帮你安排三个。”
三个?
李子民一笑,也就电热毯厂刚建好。这会儿不像六十年代,岗位那么稀缺。
否则,
就算是厂长,想安排亲属也难。
“张厂长,王副厂长那麻烦了。”李子民一人塞了一包华子,客气一下。
张保国,王太利是从冶金部其他单位抽调来的。
李子民深受大领导的器重,他们略有耳闻。
他们也安插了亲属,王太利安排了三个关系户,张保国安排了四个关系户。
再多,他们就不太好办了。
参观完厂子,李子民离开的时候,过意不去。张保国,王太利忙活了几个月建厂,晒成了非洲难民。
便一人送了一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