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次日,因为路程比较远,所以白榆在清晨就带着一众随从出发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上午抵达了国子监所在的成贤街。
白榆将大部分随从都放在大门外,只带了几名家丁进去。
又穿过大门集贤门,向二门太学门前进的时候,发现甬道两侧分列数十座石碑,碑上可刻着历代进士的名录。
白榆豪情大发,指着进士碑对左右说:“两年之内,我争取名列于上!”
而后就来到正堂彝伦堂后边的典籍厅,办理注册入学手续。
典籍看到穿着六品官袍的白榆进来,还以为是哪家公子哥闲着没事来凑热闹。
这时代有所谓的恩荫官,大佬的后代能以恩荫名义封为世袭百户或者千户,或者其他低品级杂官,象征朝廷恩德。
京城这种荫官最多,白榆这年纪这品级,被误会为恩荫官很正常。
就是在国子监,也有所谓的荫监,大佬后代可以被恩赐一个监生出身,这就是另一条恩荫赛道了。
进了典籍厅,白榆张口道:“我,白榆!特来入学坐监!”
典籍官看着白榆官袍上的补子,还以为白榆是开玩笑,解释道:“没有荫官同时又荫监的情况,这位官人不要作弄我了。”
白榆不满的说:“你说谁是荫监?你家才是荫监!
我是清清白白的县府道三案秀才、考选上来的贡生!经宛平县县学推举入国子监读书!”
典籍官看了看白榆凭照,又翻了翻桌上的名册,果然看到“白榆,年十五,锦衣卫官籍,正六品百户,宛平县学”等字样。
而后典籍官一脸懵逼的问道:“官身也允许去参加科举考试了?你怎么报上的名?”
对这种能吹牛皮装逼的话题,白榆不厌其烦,仔细解答说:
“先前我考取县学生员的时候,还不是六品百户官身,只是一个旗校,报名科举不违规。
但我考中秀才后,恰好又立了微末功劳,天子特旨升我为百户。
所以造成了同时具有生员功名和百户官身的特殊情况,这都是皇恩浩荡,咱也不能拒绝。”
典籍官活久见,感慨道:“真乃罕有之异数也,不过下次科举考试报名时,有官身就难以报名了。”
白榆趁机提出自己要求,“我这情况确实特殊,所以也希望有特殊对待,毕竟我平常还要报效皇恩,为朝廷服务,无法被圈禁在国子监中。”
典籍官问道:“你在县学时,是怎样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