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魏程没有急着动手,而是耐心等待斥候的情报。
中午的时候,魏程从其中一份情报得知李彦正在军营里搞演讲。
魏程非常困惑,这个时候,夏主他妈的搞什么演讲?
而且打仗的时候,搞什么演讲?
朕都带着近卫旅到你面前来了,你不好好准备,你搞演讲?
就你会讲?
装逼!
等等!夏主在军营?
没跑?
继续探!
魏程面色沉静,但内心却忍不住兴奋起来。
等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后,魏程又得到多份情报,方圆三十里都没有大量夏军活动的痕迹。
这意味着夏军没有采取上次的以退为进的诱敌之策。
不过魏程并没有就此断定李彦没有在更远的地方设置伏兵。
有没有可能军营里根本没有夏主,夏主已经南下,等自己去在邯郸战场跟对面的夏军打到中途,夏主再杀回来?
魏程这个推断也有道理,这个战术是比较高明的战术,需要强大的骑兵做执行。
这个战术的精髓在于向魏军掩饰了一部分精锐,让魏军将主力拿来对付侦察到的夏军,也就是对面的夏军。
众所周知,大会战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急变。
大会战一般部署了兵力后,与夏军打起来,魏军的状态是呈现出对付对面夏军的状态。
若这个时候,场外突然奔袭来一支战力恐怖的夏军骑兵,那必将改变整个战场格局。
这其中包括作战中,魏军指挥官信息的滞后,下达命令填补防御过程中的时间延迟,以及被临阵急变消耗的士气。
关于以主要兵力来迷惑敌人,用最精锐的骑兵做埋伏这种战术,历代都有名将这样去做。
如果是小型战争,埋伏的骑兵在方圆十里的树林里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此时如邯郸城这样的大会战,埋伏的精锐骑兵必须离战场足够远,才能避开敌人斥候的侦查。
而这对骑兵以及骑兵统帅的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