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大早,皇宫的紫宸殿门前就热闹起来了。
想求皇后娘娘办事的人实在太多,宫里的人特意在门前搭起了一长溜的凉棚。
凉棚是用竹竿搭的架子,上面盖着青布,布上还沾着点灰尘,看着有点旧,但好歹能遮阳。
底下摆着几条长凳,凳面都被磨得发亮,一看就是用了好几年的。
皇后娘娘向来节俭,前几年朝廷财政困难的时候,连体己钱都拿出来支用,好些日子没做过新衣裳。
贵妇人们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金钗玉镯,三三两两地坐在长凳上纳凉,手里拿着团扇或者帕子,不停地扇着、擦着汗,嘴里还小声抱怨着天气热。
“这天也太热了,皇后娘娘怎么还不召见?再等下去,我这妆都要花了。”
一个穿着粉色宫装的贵妇,用帕子擦着额头上的汗,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旁边一个穿蓝色锦缎长裙的贵妇赶紧劝她,道:“别着急啊,每年元日都这样,人多,总得一个个来。”
“等什么等啊,你看前面进去的那个,都进去快半个时辰了,还没出来!”
粉色宫装的贵妇噘着嘴,眼神里满是嫉妒。
朝觐皇后娘娘,可不讲究先来后到,而是需要按照地位尊卑来排序。
周围的贵妇们也跟着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凉棚底下顿时变得吵吵嚷嚷的。
每进去一个人,凉棚里的贵妇们都会投去羡慕又嫉妒的眼神。
没过多久,琅琊县公牛进达的夫人,抱着一个小小的孩子,喜笑颜开地从紫宸殿里走出来。
她怀里的孩子手里抓着一个玉扣,看着很可爱。
牛夫人故意放慢了脚步,走到凉棚附近的时候,还特意把孩子举高了点,向贵妇们展示孩子手里的东西。
“诸位姐妹快瞧瞧,这是皇后娘娘赐给我家小孙儿的吉祥扣,娘娘还说我家孙儿长得虎头虎脑的,有福气!”
她说这话的时候,声音故意拔高了几分,脸上的得意劲儿藏都藏不住。
皇族的赏赐本来就少见,何况还是这种寓意吉祥的礼物,确实值得显摆。
贵妇们看着那个吉祥扣,眼神里满是羡慕,嘴里说着恭喜恭喜,心里却酸溜溜的。
又过了一会儿,庐陵公主也从紫宸殿里走出来了。
她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一看就知道从皇后娘娘那里求到了恩典。
庐陵公主的驸马乔师望,正在玉门关当安西大都护府,整个乔家的事务都由她一人打理。
虽说她是太上皇的闺女,身份尊贵,可并不怎么受宠,平时在宫里也没什么话语权。
这次能从皇后娘娘那里求到恩典,确实不容易。
眼瞅着送庐陵公主出来的贴身嬷嬷要往回走,排在凉棚最前面的几个贵妇人赶紧站起身,快步走过去,拦住了那位嬷嬷。
领头的是郑国夫人,她脸上堆着笑,语气恭敬道:“梅姑姑,劳烦您问一下,皇后娘娘现在肯不肯见我们了?我们都在这儿等了快一个时辰了。”
这位梅姑姑,年轻的时候就跟着长孙皇后,在皇宫里的地位极高,连宫里的大太监都得让她三分,比大宝公公的面子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