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悠悠球的破坏力,易阳觉得6万只悠悠球完全可以平推一座城市。
除了悠悠球部队外,还有一个闪电隼机库,里面存放了近十万数量的闪电隼。
闪电隼是一种模拟隼外形的攻击型无人机,长10米,翼展最大宽度12米,可以在大气层和太空环境进行作战的无人机。
闪电隼具备极为优秀的机动性能,强劲的动力系统能够让它在大气层内以30马赫的速度急速飞行。
拥有强大机动能力的代价是,闪电隼的能源储备模块和武器模块的削弱。
还是以大气层内环境为例,30马赫速度下闪电隼只能维持30分钟的飞行时间,考虑到无人机往返的时间,实际上闪电隼的作战半径是以母舰为中心7000公里范围内。
太空环境下闪电隼的作战半径大约是大气内环境的3到5倍。
为了维持高机动性,闪电隼的武器配置选择了轻量化的粒子机炮,左右两翼各两门机炮可以让闪电隼保持不间断的攻击节奏。
当然了,单体攻击力是稍微弱了那么一丢丢。
但是要知道在阿特拉斯擎天舰的机库内闪电隼的数量高达10万!
就是按照不间断攻击的循环模式,单次出击的闪电隼数量也能够达到3万架。
再弱的攻击,当它的数量级达到3万的时候总体攻击力也就很可观了。
除了悠悠球和闪电隼的机库外,战舰内还单独有一个维修机库,里面存放了各式各样的维修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对战舰受损部位进行修理。
在没有修理任务时,这些机器人还可以进行悠悠球和闪电隼的生产组装,这两样武器都有极为简化的安装设计,机器人可以以一个非常高的效率将各种零部件组装成成品。
战舰的库房内存放了大量用于组装悠悠球和闪电隼的零部件,如果再加上战场回收,粗略估算这些零部件还能支撑大约5万悠悠球和8万闪电隼的补充。
战舰内也拥有生产基地,有材料的情况下生产线也可以自行生产相关零配件。
不管是维修机器人的组装还是生产线的生产,都不局限于悠悠球和闪电隼,只是这两个武器可能是作为战舰的基础配置被写在数据库里的,即使格式化也不会删除。
如果想要在战舰内搭载其他机动武器就需要操作者自行写入相关数据和模型了。
可以说阿特拉斯擎天舰作为一款攻击型母舰的配置已经相当强悍了,作为硅渊帝国下的攻击型母舰,阿特拉斯擎天舰的所有机动作战单位都是智能化控制的无人驾驶单位。
战舰本身也拥有计算能力强悍的硬件模块用于支撑所有攻击模式下的运算。
可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战舰数据库内的攻击模型十分简陋,感觉和战舰的硬件一点都不配的样子。
这就像花了十几万组装了一台性能极为牛叉的电脑,结果只是用来玩植物大战僵尸一样违和。
「可能是因为深红从诞生后到现在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型战争,没有实战数据支持模型的进化,只能依靠以往的历史数据来建立模型的缘故。」
易雪是如此猜测的。
像这种智能化控制无人设备的战斗中,所控制单位数量越多对应需要的模型就越复杂,运算量就越大。
编组中每一个单位在面对不同情况时的应对策略需要极其复杂的模型支撑,不然的话控制单位的应对就会显得很呆,很容易被找到突破口。
之前悠悠球对地面的攻击中,易雪就发现了这一点。
当时易雪以为这只是悠悠球的攻击手段单一所导致的结果,没想到其中还有攻击模型过于简单的因素。
在看过悠悠球的详细资料后,易雪可以肯定,当时悠悠部队打败,攻击模型至少要占7成的锅。
易雪很是嫌弃深红的攻击模型,并且打定主意自己的战舰上一定要重新写入攻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