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的朕饶不了他们!
“哦,老黄你们是外地来的对咱们这不太了解。之前我跟你说过咱们这一片属于改革试验区嘛,很多新政都会在咱们这率先进行尝试。”
“这新税就是新政的一种。”
“因为这税制,早些年吃上天津卫、京城发展红利的大老板可是哭死了,一年下来有三四成甚至近一半的收入都要上交成税呢。”
“近半?!”
弘治皇帝惊呼,难怪这两年国库“年报”那么好看,原来问题出在这!
“朕之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弘治皇帝有些懊恼,可能是这十几年来拿的分红太多导致自己飘了,对国库的增值居然都没有太明显的感触!
也是,毕竟镇国府才是真正的行业龙头,跟它每年恐怖的创收相比,这少数的改革试验区收上来的银子不说九牛一毛但也难以让人感到震撼之感。
“如此高的税,百姓们如何愿意,难道不会反抗?”
弘治皇帝皱眉,他感觉自己发现了问题的核心。
可能就是因为这导致地方上改革官的名声都不太好,传统理学出身的官员本身对镇国府出来的新学读书人又有着天然的隔阂,自然便会往下压他们的评级。
“反抗?”
冯老板闻言一愣,随即大笑出声。
“老黄你可真是爱说笑,要是没有这些年的改革,咱这乐亭以及其他许多的县城老百姓连吃饱都是奢望,就这样身上还得担着各种税赋,现在改革让大家伙赚钱了交点税怎么了?”
冯老板说着直接拉了个板凳坐下,凑到柜台上:“而且我跟你说啊,这税你听着要交三四成、近一半的收入确实很恐怖,但实际上要交这么多大都是年几十万两以上甚至是过百万两以上的大作坊、大商铺,像是我这小酒楼,根本就够不到那种程度的缴税标准。”
弘治皇帝疑惑:“缴税标准?”
他好像在朱厚照、朱厚炜递上来的某个文件上看到过,但动辄几万字且一大堆标准术语的文件他着实头疼的厉害,后来在将朱厚照、朱厚炜拉上来自己处理政务后他就更少看那些名词术语了。
倒也不是他想摆,实在是看不懂啊,镇国府一年来蹦出来的专业术语实在是太多了!
“对,纳税是有标准的,按照作坊、商铺的收入进行区别。”
“像是这酒楼,刚开始干的一段时间根本达不到纳税标准,即便堪堪过了纳税的标准线。需要纳税的金额也是过线的那零星,标准线以内的是不用纳税的。”
冯老板说着,将他了解的一些新税法大致情况跟弘治皇帝讲了一番。
“而且这下税收上去,除了上交国库的那部分,剩下的都是花在乐亭的基建上的。”
“你看乐亭这路,多宽敞多平坦多干净,还有那些水利设施等等,花的都是交上去的纳税银嘛。”
冯老板感慨:“县太爷说了,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交给国家的明确定好,剩下的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税务,都是自己的!”
“而那些交上去的也会以造福当地的形式另类的回来,所以咱们这要是偷税漏税是要被全县看不起被进猪笼的。”
“得了新政的好处,还破坏新政,万一新政垮了那这些蛀虫就是全县人的敌人。”
“这就是,咱们这的新税法。”